新書推薦:

《
绑架游戏(东野圭吾相当出色的设定系推理)
》
售價:HK$
305

《
逆战: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之警示(日本财政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金子胜深刻解读日本经济 敲响中国警钟)
》
售價:HK$
347

《
不要担心2小时和8公里以外的事情
》
售價:HK$
254

《
叫卖伦敦:街头商贩与英国都市生活
》
售價:HK$
398

《
写给不同体型健身者的力量训练指南
》
售價:HK$
500

《
隐秘的翅膀
》
售價:HK$
367

《
B先生:梅兰妮·克莱因的成人分析故事
》
售價:HK$
403

《
能量!
》
售價:HK$
454
|
| 編輯推薦: |
|
本书以1965年新加坡独立为起点,系统梳理了半个多世纪来其从科技荒漠发展为全球创新高地的非凡历程。通过详实史料与深度案例分析,揭示了政府战略布局、学术机构转型与产业协同创新的三角驱动机制,将政策演变、人才培养与重大科学发现交织论述,既呈现了”小国大科研”的独特发展范式,也为新兴经济体提供了可复制的科技跃迁经验。
|
| 內容簡介: |
新加坡,这个国土面积狭小、人口总量有限的城邦国家,现今已在多个关键科研领域占据国际重要地位,所取得的成就备受瞩目。回望 1965 年独立之时,其科学资源的贫瘠与相关基础设施的匮乏,与今日的科研盛景形成鲜明对比,这一蜕变历程尤为引人深思。 新加坡如何突破地域限制,实现从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的跃升,并构建起先进的科研与教育基础设施?本书所记录的新加坡科研政策演变、人才培养机制和学科建设经验,是解码其科学崛起的重要参考,所提炼的 “小而精” 创新范式,不仅为区域研究提供了典型案例,更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理论启发与实践参照价值。
|
| 關於作者: |
陈忠义(Bernard Tan Tiong Gie),工程科学博士,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物理学会会士、新加坡物理学会会士。曾任新加坡国立大学理学院院长、物理系系主任等职,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物理学教授,同时担任海洋研究中心主任。
林浩(Lim Hock),气象学博士,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曾在新加坡气象局任职,新加坡国立大学遥感成像与处理中心创始主任、淡马锡实验室创始主任,现任新加坡核研究与安全所创始主任及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治理与促进办公室主任。
潘国驹(Phua Kok Khoo),数学物理博士,新加坡物理学会会长、美国物理学会会士,任南洋理工大学高等研究院创始所长、新加坡国立大学兼职教授及中国多所大学的荣誉教授,同时担任世界科技出版公司董事长。其研究领域为理论高能物理、科学教育和科学政策,致力于推动国际物理教育、高等教育和学术交流。
|
| 目錄:
|
第一章 建国初期的科学 第二章 研究与研发的开端 第三章 开放与创新 第四章 资金与项目 第五章 科学社团 第六章 科学中心 第七章 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 第八章 数学 第九章 物理学 第十章 化学 第十一章 生物科学 第十二章 药学 第十三章 计算机科学 第十四章 南洋理工大学的自然科学 第十五章 遥感成像与处理 第十六章 纳米科技 第十七章 量子信息技术 第十八章 二维材料 第十九章 以组织会议为宗旨的研究所 第二十章 展望未来 参考资料 贡献者 索引 译者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