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逆战: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之警示(日本财政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金子胜深刻解读日本经济 敲响中国警钟)
》
售價:HK$
347

《
不要担心2小时和8公里以外的事情
》
售價:HK$
254

《
叫卖伦敦:街头商贩与英国都市生活
》
售價:HK$
398

《
写给不同体型健身者的力量训练指南
》
售價:HK$
500

《
隐秘的翅膀
》
售價:HK$
367

《
B先生:梅兰妮·克莱因的成人分析故事
》
售價:HK$
403

《
能量!
》
售價:HK$
454

《
壹卷YeBook论世衡史丛书——晚清政治史的制度脉络
》
售價:HK$
418
|
| 編輯推薦: |
|
20处主要江南园林的现状、设计依据、艺术特色,清晰简洁地呈现出来。手绘平面图可以沿虚线剪下,随身携带指导游园。360页360张图,如临其境,美不胜收。
|
| 內容簡介: |
|
江南园林,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与智慧,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实体留存,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人的美学思想和文化精神。《我欲因之梦吴越:江南园林之美》从江南园林的艺术特征、时代分期、地域风格出发,精选现存20处经典江南园林的实物,以一个美术教师的视角对现存主要江南园林进行探究,理顺其存在的地理条件、景点轴线,叙述其背后的文化往事,力求展示园林细节的原貌。意蕴深厚,脉络清晰,精微而宏阔地展现出江南园林的艺术审美与人文意涵。
|
| 關於作者: |
|
姜帅,中国美术学院教师。从事美术史教学与研究工作,擅长壁画研究与设计制作。2015年合作译著《中国壁画》(河北美术出版社),同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博物馆学系。2015年9月参加教学工作,主授中国美术学院本科“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中国壁画史”“华北地区的寺观艺术”“江南古典园林”“美术鉴赏”等课程。
|
| 目錄:
|
一 江南园林 1
何谓园林 2
江南特色 5
演化分期 7
造园手法 12
二 园林与人 17
人文溯源 18
林下生活 20
三 南京园林 25
概说 26
(1)瞻园 29
四 扬州园林 37
概说 38
(2)瘦西湖 41
(3)个园 61
(4)何园 71
五 常州园林 89
概说 90
(5)未园 92
六 无锡园林 99
概说 100
(6)惠山泉庭院 103
(7)寄畅园 112
七 苏州园林 129
概说 130
(8)拙政园 136
(9)留园 162
(10)狮子林 183
(11)沧浪亭 199
(12)燕园 213
八 湖州园林 221
概说 222
(13)小莲庄 224
九 嘉兴园林 235
概说 236
(14)烟雨楼 238
十 杭州园林 249
概说 250
(15)郭庄 255
(16)文澜阁 272
(17)西泠印社 280
十一 绍兴园林 301
概说 302
(18)兰亭 307
(19)东湖 316
十二 上海园林 329
概说 330
(20)豫园 333
参考文献 349
图片来源 352
后记 353
|
| 內容試閱:
|
园林是人类创造的理想化世界,是人类与自然对话的场域,是人类的精神生活空间。园林见证了时代、文化、艺术风格的变迁,造园实践中的艺术创造性,往往展现出人类精神世界的高度。
中国园林体系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推崇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风格,而江南园林正是其中的高峰。
在江南地区,园林曾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普通人家有隙地,筑成私家园林;城郊湖山形胜之地,疏浚水流、修筑亭台,构成公共园林;寺观内外引泉立峰、植木莳花以助幽趣,形成寺观园林。可以说,园林是旧时江南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经历岁月的洗礼成为珍贵的艺术文化遗产,其间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美学思想与艺术气质。造园者借园林这一艺术形式托物言志,传达出自己的精神与心声。
现在对江南园林有一些误解,多将江南园林和选址于“城市地”的私家园林画上等号,形成较刻板的印象与概念化的认识。其实古人早已注意到江南园林之美,清代皇家园林如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其园景就有对江南园林的仿写,如颐和园昆明湖仿杭州西湖、承德避暑山庄金山“上帝阁”仿镇江金山寺、颐和园内的谐趣园仿无锡寄畅园。这也表明清代皇家园林的营造者对江南园林的认识不限于私家园林,其园林选址有“山林地”“江湖地”“村庄地”等。古人对江南园林的认知可以成为一类提示,启发今人拓宽对江南园林的认知视野。
在本书组稿前,笔者曾与苏州当地老者谈论园林话题。他们提到不少外地朋友对苏州园林的印象还停留在“苏州四大古典名园”,仅游玩两三处园林,便认为江南园林长得都差不多,并为他们无法深入领略园林文化而感到惋惜。确实,“苏州四大古典名园”是秀的一批江南园林,而苏州园林的魅力在于拥有较高艺术品质的同时,每一处园林的意匠、特征、布局各不相同。苏州作为江南保留园林数量最多、质量极高的城市,由于现代旅游业发展,有的园林失去了那份自古以来的宁静。又因为历史与社会的变迁,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较快,对园林及园林生活较为陌生,很少对园林进行细细品味,就很难认识到园林的匠心独运。这时候需要超越对园林的固有认知,让视野拓宽并有新的体验。
本书写作的初衷有五点:
其一,拓宽对江南园林的认知视野,本书作为园林赏鉴的引导,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其二,园林作为一门集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园艺、工艺美术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对园林的鉴赏也是对个人精神生活的完善;
其三,江南地区的城市受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影响,园林通常具备明显的地方特色与时代特征,本书通过园林赏析,力求展现园林的地方差异性与文化多样性;
其四,对江南园林的鉴赏,不仅要关注园内景物的优美之处,还要关注园林与外部空间场域、园林功能与造园观念之间的联系;
其五,园林不仅仅是建筑、花木、水池、假山等元素的堆砌,其创作背后是造园者思想、才情、创造力与艺术品质的体现。梁思成先生指出:“这些工程及美术上措施常表现着中国的智慧及美感,值得我们研究。许多平面部署……小到一宅一园,都是我们生活思想的答案,值得我们重新解视。”
本书收录江南园林20处,涵盖大部分江南城市,类型有私家园林、公共园林、皇家园林、衙署园林、馆社园林等,选址有城市地、山林地、城郊地、村庄地、江湖地。在每座城市中选取1~5处园林,以小见大地展现江南园林的艺术特征与地方特色,以及不同时代、不同个例的艺术趣味。
除了经典名园,本书还选取了一些艺术价值较高、类型特殊、较少为人所知的园林,如无锡惠山泉庭院、常州未园、嘉兴烟雨楼、杭州文澜阁、绍兴东湖等。
本书分为两部分,优质部分简介江南园林产生的自然环境、人文背景、园林常识;第二部分以城市为线索,按江、浙、沪的顺序,简述各地园林的历史,并选取当地经典园林作鉴赏案例。对经典园林的鉴赏以游园路径为线索,将园景串联为整体,注重园林的空间布局、池山花木、楹联文辞,弱化建筑细节的描述。然后对园林案例从布局、特征、意匠等方面进行总体评述,关注其地方特征与个性特点。最后通过史料回溯园林的历史风貌,让人意识到园林是动态的、变化着的历史。
本书有较多的个人见解与评述,笔者受时间制约与能力所限,若有不足之处,恳请方家斧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