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10月出版新書

2025年09月出版新書

2025年08月出版新書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壹卷YeBook——记忆肖像:罗素回忆录(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哲学大师罗素传记性回忆录)

書城自編碼: 416226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傳記哲学家
作者: [英]伯特兰·罗素
國際書號(ISBN): 9787220140419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4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万有引力书系 · 崇祯七十二小时:大明王朝的最后时刻
《 万有引力书系 · 崇祯七十二小时:大明王朝的最后时刻 》

售價:HK$ 398
星鱼
《 星鱼 》

售價:HK$ 407
跟着TED学科学:物理
《 跟着TED学科学:物理 》

售價:HK$ 255
希特勒与第三帝国(全二册)(第三帝国通史写作的里程碑!7年魔鬼养成期+6年帝国崩塌录=13年人类至暗
《 希特勒与第三帝国(全二册)(第三帝国通史写作的里程碑!7年魔鬼养成期+6年帝国崩塌录=13年人类至暗 》

售價:HK$ 959
没有民主的政治(1815—1914):英国政府的观念与关注
《 没有民主的政治(1815—1914):英国政府的观念与关注 》

售價:HK$ 551
甲骨文丛书·古代东亚的车舆社会史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东亚的车舆社会史 》

售價:HK$ 913
大西洋现实主义:帝国与国际政治思想的德美交汇
《 大西洋现实主义:帝国与国际政治思想的德美交汇 》

售價:HK$ 407
四海车书总会同:元代文人游历与行旅诗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四海车书总会同:元代文人游历与行旅诗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售價:HK$ 653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03
《壹卷YeBook——地域文化与国家认同:晚清以来“广东文化”》
+

NT$ 490
《壹卷YeBook——清代宗族研究 论世衡史丛书 》
+

NT$ 418
《壹卷YEBOOK——胡克与16世纪的英国政制危机》
+

NT$ 418
《壹卷YeBook——晚清政治史的制度脉络(论世衡史丛书)》
+

NT$ 454
《壹卷YeBook——宫闱内外:宋代内臣研究 论世衡史丛书 》
+

NT$ 418
《壹卷YeBook——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思想谱系(增订版)(论世》
編輯推薦:
巨匠的终极自述: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与数学家之一,伯特兰·罗素在《记忆肖像:罗素回忆录》中,以第一人称视角权威解析自身思想体系,为读者提供了一扇窥探大师内心世界的独特窗口。
跨越时代的智慧启迪:本书不仅是对罗素个人生平的回顾,更是对20世纪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罗素以其独特的权威性和前瞻性,对战争、育等重大议题提出真知灼见,启迪后世思考。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经典之作:罗素的文字流淌着深刻的哲理与人文关怀,展现了大师级作家的文学魅力。本书是思想性与文学性并重的经典之作,值得每一位追求智慧与真理的读者珍藏。
內容簡介: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创作的一部传记性回忆录,本书收录了其关于研史、治学、交友等方面的三十篇自述文章。书中,罗素以深邃的哲思和幽默的笔触,回顾了自己在剑桥大学的学习生涯、与数学及哲学的渊源、参与和平运动的历程,以及与同时代杰出人物的交往。他坦诚地分享了自己对战争、育、爱情、智慧等问题的独到见解,展现了作为哲学家、数学家、社会活动家的多面人生。通过这部回忆录,读者不仅能深入了解罗素的生平和思想,还能感受到他作为伟大思想家的独特魅力和深邃思考。
關於作者:
伯特兰·罗素(1872-1970),20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历史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1890年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后两度在该校任教,1908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罗素一生致力于探讨教育、伦理、历史、政治、婚姻、社会改革以及和平运动等问题,著述颇丰,其文字有一种独特的幽默机智,因其“以丰富而重要的著作为倡导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所作的贡献”,1950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此外,他也是20世纪西方著名的反战人士、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
陈丽丽,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国文化。现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通识教育学院教师。
目錄
适应:人生缩影
我为何热爱哲学
与一些哲学家的交往
“一战”中身为和平主义者的经历
从逻辑学到政治
信仰:扬弃与坚守
希望:实现与破灭
如何老去
八十感言
忆九十年代的剑桥教授
回忆牛津同辈
萧伯纳
H.G.威尔斯
约瑟夫·康拉德
乔治·桑塔亚那
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
韦伯夫妇
D.H.劳伦斯
约翰·罗素勋爵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
精神与物质
惯用语崇拜
知识与智慧
我们时代的哲学
呼吁清晰思维
作为艺术的历史
我如何写作
快乐之路
人类的危机
走向和平
附录
致《曼彻斯特卫报》编辑的一封信
內容試閱
适应:人生缩影
对于我和我的同龄人来说,童年记忆与今天的世界之间存在巨大反差。而对于回忆不起1914年之前世界的年轻人来说,想象这一点一定颇为困难。我尽力让自己适应一个帝国崩溃、兴起、原子弹问世、亚洲觉醒、贵族制度没落的新世界,不过收效甚微。在这个陌生而不安的世界,没人知道自己能否活过明天,古老的国家如晨雾一般消失湮灭。年轻时代过惯了历史悠久的安定生活的人们,很难相信目前他们正在经历的一切不是一场短暂的噩梦,而是活生生的现实。我童年时代的制度习俗与生活方式极少如花岗岩一样坚不可摧。我在一个传统气息浓郁的环境下长大成人。在我记事之前,父母便已过世。我从小由祖父母养育。祖父生于法国大革命初期,在拿破仑还是法国皇帝时成为英国议会议员。作为追随福克斯的辉格党人,他认为英国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敌意过深,还曾拜访过流放厄尔巴岛的拿破仑。1832年,正是他提出的改革法案开启了英国的民主之路。在墨西哥战争和1848年革命期间,他两次出任英国首相。罗素家族的先祖在1688年光荣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场革命带有鲜明独特的贵族自由主义烙印。1848年,祖父也继承了整个家族的贵族自由主义传统。他教给我共和主义理念。该理念愿意宽待君主,只要后者承认自己是人民的雇员,如果不称职则接受废黜。祖父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他过去经常向维多利亚女王阐明自己的观点,而女王并不完全赞同他的主张。不过,她还是赐给祖父里士满公园中的一处房产,我就在那里度过了整个青年时光。那时的我吸纳了一些政治信念,也接受了一些时人对未来的期望。大体上我依然固守前者,却不得不否定后者。在当时来看,全世界范围内将会实现有序的进步,不会有革命,战争会逐渐停止,代议制政府也将会推广到所有尚未享其福祉的地区。祖母曾和俄国大使聊过一次,她后来一想起那次谈话就觉得好笑。她对大使说:“也许有一天你们俄国也会有议会。”对方的回答是:“上帝不许这样的事发生,亲爱的约翰女士。”如果把头一个词换掉,今天的俄国大使或许会给出同样的回答。那个年代的希望现在看来有些荒谬。时人相信民主终会普及,但又预设人民会永远愿意遵从明智而富有经验的贵族提出的建议。他们相信,帝国主义终会消失,英国人会主动放弃管辖的亚洲,非洲的臣属民族将会学到由人数大致相当的辉格党人与托利党人组成的两院制立法机构的优点,然后在热带地区再现迪斯雷利与格莱斯顿之间的议会斗争(就在我吸收自己主要的政治偏见时,这两位政治家正处于政治生涯的巅峰)。
当时绝没有人想过英国的影响力会出现丝毫动摇。大不列颠统治着海洋,事实就是如此。当然,那时还有俾斯麦(人们教导我要把他视为流氓),但大家还是相信,由于歌德与席勒的文明教化之功,德国人不会一直被这个没开化的农夫引入歧途。当然,就在不久之前,这个世界还发生过暴行。法国人在他们的革命中屡屡施暴,令人痛心疾首,但同时又不得不强调,保守势力严重夸大了这些罪行。如果不是欧洲其他国家对法国的进步观念抱有愚蠢的敌意,这些罪行根本不会发生。也许我们得承认,克伦威尔砍下国王头颅的做法未免太过火。但一般来说,任何反对国王的行为都会受到称赞,除非反国王行动是贝克特这样的教士所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才会站在国王一边。我们家中有一种清教徒般的虔诚和朴素气氛,每天早上八点都会举行家庭祈祷仪式;尽管家里有八个仆人,食物却总是异常简单。哪怕家里有好的吃食,大家也会觉得这些东西不是孩子们该享用的。例如,如果家里有苹果馅儿饼和大米布丁,我就只能吃大米布丁。每天清晨我都要从七点半练琴到八点,而这时壁炉里的火都还没有点着。不到傍晚祖母从来不会坐在扶手椅上。酒精和烟草在家中不受欢迎,不过迫于严格的社交习俗,他们也只好用一点红酒待客。家人只看重美德,而这种美德是以牺牲理智、健康、幸福和一切世俗的美好为代价的。
我以理智之名对这种家庭氛围进行了第一次反抗。那时的我孤僻、羞涩、刻板,没有体验过少年人社交的乐趣,也不觉得有什么可惜。但我喜欢数学,而数学是无关伦理道德的,因此显得危险可疑。我逐渐对家里的神学观念产生了异议。随着年龄增长,我越来越热衷于哲学,而家人则非常厌恶哲学。只要一提到这个话题,他们便会一直重复同样一套说辞:“什么是心灵?管他呢。什么是物质?无所谓。”在重复了大概五六十遍之后,这番话再也不能把我逗乐了。
P1-4


前言
1872年5月18日,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出生于一个传统的英国贵族家庭。虽然身为“含着银汤匙出生”的贵族后代,幼年的罗素却饱尝丧亲之痛,六岁前他的姐姐、父母以及祖父相继离世,他只能由家教严厉的祖母照顾,并在家中接受教育。罗素在童年时代甚至无法想象交友的快乐,内心极度孤独、敏感、羞涩、压抑。这段悲苦的人生经历既让他对生命的脆弱与人世的无常多了同龄人所没有的深刻感悟,也在潜移默化间影响了他未来的人生选择。
罗素智力超群,从小便痴迷于数学。十一岁时学习欧几里得几何学的经历曾让他陷入犹如初恋般的迷醉中。他一度相信,数学中蕴含着找到稳固、确定知识的最大希望。对理智与数理逻辑的推崇也让他开始反抗家族教育代代相传的基督教信条。1890年,罗素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攻读数学。在校期间,他的学术兴趣逐渐转向哲学。像古希腊众多哲人一样,他也曾笃信数学具有日常现象世界所不具有的精确与完美,并竭力要将一切主观性从数学王国驱逐出去。但他最终不得不承认,柏拉图式的永恒理念世界并不存在,数学只是一门用不同语言表达同一事物的艺术。单靠哲学抑或数学都无法让人体验终极心灵慰藉。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再一次改变了罗素的人生轨迹。罗素认为这场战争是交战双方共同犯下的蠢行与罪行,于是开始和其他反战人士一起宣传和平主义。在当时英国甚嚣尘上的民族主义狂热气氛中,罗素被社会舆论谩骂攻击,被自己的众多好友排斥孤立,他本人也一度因反战宣传入狱四个半月。残酷的战争以及接踵而至的各种政治灾难让这位本打算埋头书斋的学者日益关注现实问题。如他自己所言:“爱与知识在可能获得的情况下使我上升到天国。但同情总是把我拉回现世。痛苦的哀号之声回荡在我的心中。”他领悟到,世界陷入动荡不安的主因之一是人们狂信那些并没有充分依据的学说。在政治日益极化的20世纪,他仍充满勇气地表示:“我绝不会为我的信仰而献身,因为我可能是错的。”在世界大同之梦逐渐遥不可及的20世纪,他仍以一颗赤子之心劝诫世人抛弃仇恨,拥抱宽容。暮年的罗素积极投身反核战与反越战运动。1961年,时年八十九岁的罗素再次因反战活动被判入狱。这一次,他的主张不再如旷野之声无人理睬,而是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共鸣。
在罗素漫长、成就斐然又动荡不安的一生中,他出版著作七十多部,发表文章约两千篇。他不仅在哲学与逻辑学领域颇有建树,堪称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同时也是世界知名的和平主义者、社会活动家与通俗作家。他的《西方哲学史》因深邃的思想与卓越的文学性吸引了大量非专业读者,也为他在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助力良多。终其一生,罗素都在渴求爱,都在努力探索流动变化背后持久而恒定的终极意义,都在尽自己所能让这个孤独、贫穷、苦难的世界减少几分戾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失败了,他的大多数努力都付诸东流了。但正因这世上还有像罗素一样孤独的英雄、善良的智者、无畏的斗士,无数诗人与圣者预言中的那个美好世界才不致过于虚无缥缈。
本书正文所有篇目均译自纽约Simon & Schuster出版社1956年出版的Portraits From Memory and Other Essays一书。为了帮助读者理解罗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和平主义立场,选译了罗素战时致《曼彻斯特卫报》编辑的一封信作为附录。
本书从翻译到正式结集出版多蒙河北师范大学谭徐锋先生的热情鼓励与鼎力支持,也离不开四川人民出版社责编老师的悉心审校,在此译者一并向他们表示由衷的谢意。
陈丽丽
2024年4月15日于重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