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们如何学习:学习与教学的科学方法 (西班牙)艾克托尔·鲁伊兹·马丁
》
售價:NT$
403.0

《
感受的力量--像艺术家一样观看
》
售價:NT$
265.0

《
知宋·宋代之交通
》
售價:NT$
403.0

《
知宋·宋代之君主
》
售價:NT$
454.0

《
民国时期京剧名伶专集汇编(全4册)
》
售價:NT$
20298.0

《
量子力学 恩利克·费米
》
售價:NT$
245.0

《
银行业刑事风险防控与应对
》
售價:NT$
449.0

《
语言、使用与认知
》
售價:NT$
321.0
|
編輯推薦: |
变量能告诉我们什么?发明究竟在何时发生?为什么我们总是无法捕捉到转折正在发生的那一刻?那些未曾发生的事情,何时能具有和已发生的事情一样重要,乃至更甚的意义?安德鲁·阿伯特在《攸关时间》中以这些令人深思的问题为出发点,展开了对社会科学中时间性问题的全面探讨。这本书包含多篇风格多样的文章,从理论深思到方法论批判,展现了社会科学分析中时间问题的重要性,同时揭示了任何研究方法背后都包含的理论假设。《攸关时间》重点讨论了时间、事件与因果关系的问题。阿伯特通过对实际社会科学研究的分析,直观地展现了我们在研究中对于因果、事件、行动者与互动,以及时间和意义的关键假设。这些问题贯穿学术研究、市场调查、民意调查和评估研究等领域。阿伯特在书中颠覆了许多现有假设,不仅清晰地揭示了经验社会科学的理论基础,还为构建一种新的社会理论奠定了基础。
——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这本充满启发性的书认为,社会学及相关研究领域虽然值得深入研究,但它们的基本假设需要认真地检视和修正。阿伯特几乎具备了我一直期待中的“魔法师”特质:一位具有哲学思维的民族志学者,能够深入观察研究者“如何”实际开展工作,并据此重新梳理他们在分析社会过程
|
內容簡介: |
本书着重探讨时间、事件与因果性问题。社会科学研究对于时间性的关注有悠久的传统,本书继承和开拓了这一传统,每篇章节均将相关问题置于社会科学的分析实例中进行考察。全书阐明了社会分析理论关于原因与事件、行动者与互动、时间与意义的关键假设。阿伯特将自己的理论称为“过程论”。对这个看待社会世界处于恒久变化中的理论体系而言,首先是明确时间的结构:过去如何影响现在?大和小的关系是什么?延续和交叠如何理论化?其次是探讨时间性如何在当代经验社会学的线性模型下、历史叙事中、个案研究里体现或被忽略。通过一系列实例,阿伯特在本书中建立了一套融贯的看待社会时间的观点。
|
關於作者: |
安德鲁·阿伯特(Andrew Abbott,1948—),当代最富声望的社会学家之一,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杰出讲席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研究领域涵盖行业和职业研究、历史社会学、社会理论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曾任芝加哥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和社会学系主任、《美国社会学刊》和《工作与职业》主编,并曾任社会科学历史学会会长。
|
目錄:
|
序幕 一篇自传式的导言
一、《超越广义线性实在》
二、《案例做了什么?》
三、《时间和事件的构想》
四、《从致因到事件》
五、《社会生活中的时间性与过程》
六、《论转折点的概念》
七、《边界之物》
八、《复义七型》
九、《因果转移》
第一部分 方法与假设
第一章 超越广义线性实在
一、广义线性实在
二、基本假设
三、超越广义线性实在
四、结论
第二章 复义七型
一、复义七型
二、指标及其相关概念
三、宗教信仰强度的总体变化
四、结论
第三章 因果转移
一、经典中的因果关系:涂尔干
二、社会学中的因果关系与经验主义
三、哲学、因果关系和解释
四、社会实在的因果观和偶然观
第二部分 时间与方法
第四章 案例做了什么?
一、案例在标准实证主义论文中做了什么?
二、单一案例的叙事
三、社会学叙事
四、多案例叙事
第五章 时间和事件的构想
一、两种生涯观念
二、时间过程和历史过程假设的重大差异
三、结论
第六章 从致因到事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