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帝国痼疾:殖民主义、奴隶制和战争如何改变医学
》
售價:NT$
367.0

《
理智与疯狂
》
售價:NT$
347.0

《
明代一条鞭法(精)--梁方仲著作集
》
售價:NT$
398.0

《
自我与本我:弗洛伊德经典心理学著作(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347.0

《
消费是什么 : 关于消费主义的社会学研究(一本书告诉你为什么买买买之后也有巨大空虚感)
》
售價:NT$
301.0

《
人类简史系列(白金纪念版)(套装共4册)
》
售價:NT$
1612.0

《
深度学习推荐系统2.0
》
售價:NT$
653.0

《
小欢喜2:南京爱情故事
》
售價:NT$
352.0
|
內容簡介: |
19世纪英国著名汉学家理雅各的《中国圣书》,至今仍在世界各地不断印刷出版,其翻译不仅使中国典籍的生命在另一个时空得以延续,更为中西文化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内容简介:
《理雅各文集》第1卷辑录了由理雅各译注的《中国圣书(一)》,包括《书经》《诗经》《孝经》,并将序言、导论译成中文,辅以费乐仁(Lauren F.Pfister)所撰导读。
作为 19 世纪西方汉学的大师,理雅各通过对中国典籍的翻译和诠释,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中西文明的交流搭建了一座“文化之桥”。
|
關於作者: |
理雅各(James Legge,1815-1897),英国著名汉学家,牛津大学首任汉学教授,“儒莲奖”首位获得者(1875),曾在香港工作生活三十年时间。英语世界一部完整翻译“四书”“五经”的学者,为西方汉学发展以及中国典籍西传做出重要贡献。
|
目錄:
|
理雅各《中国圣书》总论 费乐仁
本卷导读 费乐仁
中国圣书(一)
序言
《书经》(英译本)导论
《诗经》(英译本)导论
《孝经》(英译本)导论
索引 费乐仁
|
內容試閱:
|
《中国圣书》第一卷是理雅各为《东方圣书》贡献的第一卷书。《东方圣书》是理雅各著名的同事麦克斯·缪勒主编的一套丛书,总计 50 卷,理雅各为之贡献了6卷。理雅各 1876 年在牛津大学基督圣体学院开始了中国语言文学教授的生涯,在他任职仅仅三年后便有了这卷书的出版。此前,理雅各在香港从事传教事业,于 1867年从伦敦会退休,结束了他长达 20 多年的传教士生涯,后来又于1870 —1873 年在香港佑宁堂(Union Church)担任全职牧师。尽管如此,传教期间的理雅各在很大意义上仍然堪称一位汉学家。与英国国内许多普通基督徒一样,理雅各是支持各个活跃在大清帝国的差会的。因此,我们有必要特别关注理雅各如何把他对中国“圣书”的讨论导向基督徒读者。
作为教授,理雅各不仅要教授学院的课程,还要为整个牛津大学开设讲座。一般一年要开设两次大学讲座,这些讲座大部分都被认真地记录了下来,所以我们知道在 1879 年这卷书出版之前,理雅各没有讲过其中的任何一部儒经。只是在数年后的 1883 和 1884 年,理雅各才讲了“中国年表”(Chinese Chronology)和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朝代,这就会提到《尚书》(理雅各喜欢称之为《书经》)里的事件。后来他有一场“中国诗歌”的讲座,应该会提到《诗经》。理雅各没有开设过关于《孝经》性质或《孝经》注疏史的讲座。
另外,在 1879 年理雅各教授就在他的正常课程中讲授“中国历史”,而且在 19 世纪八九十年代继续与学生一起学习不同的史书,尤其是《史记》。从 1886 年开始他才为部分课程讲授了部分《诗经》,但《孝经》本身从未成为任何课程的指定读物。
理雅各贡献的这一卷《中国圣书》是不同寻常的,因为它包含
了理雅各曾在《中国经典》系列翻译过的两部儒经,包括《书经》(《中国经典》第三卷,1865 年)和部分《诗经》(《中国经典》第四卷,1871 年)。后几卷《中国圣书》都没有包含之前出版过的经书。那么,问题就来了,理雅各是否只是重印了之前他已经翻译和阐释过的《书经》和《诗经》?这样的问题显然有些意外。理雅各作为专注于儒家经典和道家经典的译者和阐释者,这样的问题将揭示他学术生涯的许多面相,将表明他是如何认真地重新思考那些翻译的。我们将看到改译的地方并不多,但这些改变揭示了理雅各在智识上长期浸淫于中国古典文本,这不仅是他在牛津大学的学术模式,更是在他到牛津大学之前就养成了。另外,它也表明理雅各的翻译和阐释并非“完美”,也不是没有错误,但这些翻译和阐释是他在学术上孜孜不倦追求的结果。这其中的许多细节都可在本导读所附的两份表格中看出。
如表所示,1879 年前理雅各不仅出版了《书经》的完整译本,而且还有两个完整的《诗经》译本(一个为散文体,一个为英文韵律体)。但他之前从未出版过《孝经》的译本。他为《东方圣书》准备的所有这些译本与《中国经典》最大的不同是,它们仅以英文呈现,而《中国经典》则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呈现。鉴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经典》针对的不仅是英文读者,也包括中文读者,而且在翻译《中国经典》时理雅各还得到了中国学者的帮助;但《中国圣书》针对的仅仅是英文读者,是理雅各独立完成的。
我们还应论及本卷书产生的背景,即理雅各其他方面的经历和活动,但读者可在《中国圣书》总论中发现有这些方面的详细论述。其中包括理雅各对中国经书理解的加深,1873 年他最后一次离开香港之后到华北旅行的人生经历,及至 1876 年他担任牛津大学基督圣体学院的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