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漫画非暴力沟通 好好说话写给孩子的社交话术让你的学习和生活会更加快乐正面管教的方式方法 教会父母如何正确教育叛逆期孩子 用引导性语言教育青少年男孩女孩 帮助孩子拥有健康心理的沟通方法
》
售價:NT$
254.0

《
氢能利用关键技术系列--氢能材料
》
售價:NT$
1826.0

《
(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 理论与实践)构建中国——东盟“蓝色伙伴关系”研究
》
售價:NT$
500.0

《
匠艺与生活:海南黎族的工艺文化
》
售價:NT$
500.0

《
我本富足
》
售價:NT$
347.0

《
英国教育史研究丛书——延续与新变:英国斯图亚特时期贵族教育研究
》
售價:NT$
505.0

《
更易上手!钢琴弹唱经典老歌(五线谱版)
》
售價:NT$
254.0

《
哲学叙事:中国与西方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是一个经久不衰、常看常新的话题,但是关于这一话题的讨论常常走向两个方向,要么是在大量模型的加持下变得十分晦涩,令大众读者望而生畏;要么是过于关注短期的政策和数据变化,只能“看个热闹”。潘英丽老师正是看到了这个问题,而编著了这本《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并于2024年出版第二版,希望能给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提供一种简明扼要的叙事,同时还能帮助读者系统把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
对于经济学领域的师生,这本书可以在美国大牌教授为主流的教科书领域,提供一种新选择,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地了解中国宏观经济。而对于大众读者,这本书预测中国未来经济的走向、贸易摩擦、人民币走势、房价和房产税、养老和教育,每个问题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懂得宏观经济学是不被时代抛弃的技能。
|
內容簡介: |
本书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系统梳理中国经济问题的来龙去脉,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其背后的体制根源,了解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作用的微观基础和制度环境,洞察中国经济金融转型的要义和瓶颈。书中不仅覆盖到了宏观经济学分析框架、消费与投资理论、金融的功能、国际贸易与政府职能等理论性内容,更是用大量篇幅将理论与中国实践结合在一起,更深刻地讲述中国故事,探寻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势变化及其驱动力。本书作者潘英丽长期从事MBA和研究生、博士生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撰写的这本《中国宏观经济分析》(第二版)是对其40余年关于宏观经济问题的独立思考和研究的系统总结。
|
關於作者: |
潘英丽,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是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潘英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工作室首席专家。
|
目錄:
|
CONTENTS 目录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节研究的对象与问题
第二节宏观经济的主要指标与基本概念
第三节宏观经济学分析框架与本书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消费、储蓄与财富积累
第一节消费理论
第二节中国消费比例持续下滑的背景和原因
第三节财富幻觉与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危机隐患
附录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第三章投资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投资的类型与基本理论
第二节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行为的现状与问题
第三节中国房地产投资以及房地产与城市发展问题
第四章金融基本功能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第一节金融的本质与基本功能
第二节虚拟经济、金融“脱实入虚”与金融体系创造货币的功能
第五章中国金融抑制政策的历史演变与未来金融转型
第一节中国金融抑制政策的历史演变与阶段性特征
第二节金融体系的扭曲及其影响
第三节经济转型的内在要求与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
第四节金融的增量改革、存量改革与监管改革
第六章全球化调整期的对外贸易和人民币汇率
第一节国际收支与国际贸易的极简理论
第二节中国对外经济的基本特征与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人民币汇率制度变革与汇率变化态势
第七章对外投资与人民币国际化
第一节对外投资的现状、问题、未来挑战及其应对
第二节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与路径
附录美国的收益率差与净负债贡献率
第八章政府职能与宏观经济调控
第一节政府职能及其作用范围与有效性条件
第二节中国的财政收支及相关政策
第三节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双支柱调控
第四节财政货币政策协同与货币的结构性投放
第九章增长起源、增长因素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
第一节现代经济增长的起源与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节中国社会经济基本国情的主要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经济转型与增长方式转换
第四节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势变化及其驱动力前言
|
內容試閱:
|
前言
自从1984年毕业留校出任大学教职以来,我曾先后担任过大专转本科的成人班、全日制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现代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经济学)课程的主讲教师。曾先后使用过国内老一辈学者编著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以及国外经济学家写的教材如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萨克斯等人的《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和曼昆的《宏观经济学》教程。我也曾尝试过在博士生课程中使用杨小凯的《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分析》,对其博大精深的理论分析和对中国经济接地气的讨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我攻读博士期间以及之后的研究主要在金融和国际金融领域,也曾因主讲相关课程而编著过《国际货币经济学》《商业银行管理》等教材,但是我内心仍十分偏爱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并且更多关注中国宏观经济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现代经济学体系已十分成熟,近年来国内大学也普遍使用美国知名教授的教科书,甚至直接使用原版教材,我在宏观经济学教学的过程中从未计划过要编写一本宏观经济学类的教科书。直到给MBA学生上了多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课后,我才下决心为MBA学生、大学本科通识课程的学生和需要系统了解中国宏观经济的业界人士编写这本《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以供参考。
我的体会是,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非常重要,对经济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其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对提升我们的经济素养、逻辑思辨能力,以及分析与解决日常经济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只是经济学家在追求经济学的“自然科学”属性时引入了更多数学模型和技术分析工具,使得经济学变得更为“高深”,更难以为非专业人士系统理解和把握了。因此,我期望本书能给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提供一种简明扼要的叙述,帮助读者系统把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
目前,我看到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大学教授们的学术论文和投行研究团队的宏观经济分析报告。前者或侧重理论模型的构造与数字模拟分析,或在给定的理论假设下拿一大把数据做实证分析,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局部论证某些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或用可计算的动态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系统分析宏观经济变量冲击的可能影响,但是由于其前提假设的众多局限性,其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解释也只能是一知半解的、碎片化的或雾里看花的。相比较,投行研究团队的宏观分析报告更为关注宏观经济指标短期发生了哪些变化,美联储现在或未来几个月内会加息几次,中国人民银行中期借贷便利担保品范围的扩大意在何为及影响如何。他们也会细致解读政府及其管理部门的各类新出台的监管新规或产业政策等。不过,投行卖方市场报告的短期化和同质化倾向十分严重。那么如何才能系统把握中国经济问题的来龙去脉,深刻理解其背后的体制根源,了解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作用的微观基础和制度环境,洞察中国经济金融转型的要义和瓶颈?这是我在写作本书时努力的方向,也期望能在这些方面有所改善,做得更好一些。
另外,本书的重要特点还在于结构安排上遵循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并做出了中国特色的修改和扩充,体现了中国宏观经济分析的系统性。本书结构按照宏观经济学分析的起点即国民收入恒等式Y=C I G (X-M)展开。在对宏观经济指标做出界定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按消费、投资、进出口贸易、政府职能及其宏观调控、增长理论及中国增长方式转换的章节展开。同时,结合中国经济的特殊性,在投资分析之后的第四和第五章系统探讨金融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基本功能和核心作用,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金融抑制政策的不同阶段性特征及其未能及时退出造成的扭曲和影响;在第六和第七章讨论中国的对外贸易、中美贸易摩擦以及中国的对外投资与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和路径,并以此为基础在第九章讨论中国出口导向经济的双重战略风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问题。
前言中国宏观经济分析(第二版)0000本书也是对我40年关于宏观经济问题的独立思考和研究的系统总结。本书具有创新意义的内容主要有:从经济活动的目的在于更好满足人的日益增长的需要出发提出“财富幻觉”概念;给出中国金融抑制政策四阶段和低效率高风险扭曲阶段的系统风险分析;提出中国金融增量改革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思路和存量改革的银行转型思路;总结我们关于有效汇率目标区管理制度方案;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与路径进行系统的探讨,分析把手段当目标造成的认识误区与行为失当;系统阐述出口导向型经济面临的双重战略风险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紧迫性。
本书的最后一个特点是对宏观经济的分析具有较充分的统计数据支持。包括中国经济在G20国家中的地位以及中国宏观经济指标的近期变化态势等,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我们期望在可能的情况下每3年做一次数据的更新和内容修订,以提高其在把握中国宏观经济态势与问题方面的参考价值。
最后需要感谢众多学者和朋友在本书形成过程中提供的帮助。我首先必须感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益平教授,他与我共同主持了“中国经济开放论坛”,论坛自2016年以来举办了经济去杠杆、房地产与城市发展、人民币汇率、全球化未来走向、国有企业改革与混改、城市化与城市群发展、党的十九大后的金融改革与重塑中国的产业政策等专题闭门的会议,并且出版了相应专题的论文集,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宽广的学术和实践背景。我要感谢参与闭门会议并发表重要演讲的学者和业界专家,他们在行业背景、问题分析和学术创见等方面给我重要的启发。他们是陈杰、陈斌开、陈夙、程澐、曹红辉、查道炯、丁剑平、冯绍雷、管涛、葛培健、耿靖、黄少卿、黄友嘉、胡伟俊、何帆、何力、何泺生、何知仁、贾康、李婧、连平、陆铭、陆婷、刘洪玉、刘海影、刘斌、刘胜军、刘瑞明、罗知、鲁政委、毛日昇、倪鹏飞、彭文生、钱军辉、任泽平、申广军、沈丁立、沈建光、沈伟、石心蕊、施康、邵宇、宋志青、唐蓓洁、谭小芬、陶景洲、韦志超、万泰雷、王鹏飞、王立升、王戴黎、汪涛、王勋、伍戈、吴信如、肖耿、肖立晟、夏乐、谢栋铭、解祥优、谢亚轩、熊义明、徐建国、徐奇渊、余永定、袁宜、殷剑锋、杨瑞龙、姚玭、张斌、张晖明、章奇、张茉楠、钟宁桦、张宇生、张幼文、张智威、曾立、朱鹤、周江和周文港。另外,我要感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的领导、学术团队与职能团队成员给我主持的学术和研究活动提供的支持和帮助,他们是陈方若院长、姜文宁书记、陆铭研究院院长和周伟民、严红、严功翠、刘建丰、杨婷婷。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博士生、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苏立峰和何知仁博士帮助我制作了大部分图表,进行了数据处理工作。我还要感谢格致出版社提供的专业支撑。
最后,期待本书能给读者提供帮助并得到大家的肯定。也期待读者提出批评和修改补充的建设性意见。谢谢大家的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