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进入全球公共视域的清帝国:欧洲文献里的中国邸报
》
售價:NT$
649.0

《
微积分学教程(第二卷)(第8版)
》
售價:NT$
545.0

《
16至20世纪知识史中的流亡者与客居者
》
售價:NT$
484.0

《
家庭经济学:用经济学视角解读家庭关系(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S. 贝克尔全新力作)
》
售價:NT$
380.0

《
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新)
》
售價:NT$
254.0

《
王名扬全集:美国行政法(上下) 王名扬老先生行政法三部曲之一
》
售價:NT$
806.0

《
军人与国家:军政关系的理论与政治
》
售價:NT$
653.0

《
中国雕塑 高等院校艺术与设计类专业
》
售價:NT$
403.0
|
編輯推薦: |
本书对上海市药材有限公司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与事以纪实的手法进行了撰写,全方面反映了上药公司七十年的春华秋实和砥砺奋进。全书附录收集整理了上药公司七十年发展进程中的大事和先进人物事迹,真实反映了上药人七十年不懈奋斗的历程,为读者了解上药公司发展,激励后人继续努力奋进起到了导向作用。
|
內容簡介: |
本书采用纪实的手法,以上海市药材有限公司七十年发展史为时间轴,回顾了公司各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与不同历史时期的工作举措、经营安排和重大事件,以及党建引领、工会凝聚、人才培育、文化建设等;描述了公司七十年走过的风风雨雨,全面展现了药材人坚忍不拔、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和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以及前赴后继,永葆基业长青的传承精神。藉以此书回顾过往、总结经验、激励后人,为公司成立七十年庆典献上一份厚礼。
|
關於作者: |
张聪,中药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上海市药材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上海中药行业协会会长,长期从事中药企业党建、经营管理和科研工作;凌文婕,高级政工师、经济师,现任上海市药材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长期从事企业党建和工会工作。
|
目錄:
|
序/房书亭
前 言
第一章 创业初成(1955—1966)
第一节 “大陆”扬帆启新程
第二节 工业构架雏形显
第三节 独领风骚开先河
第四节 因陋就简建仓储
第五节 翘首以待一辆辆
第六节 道地药材源头来
第七节 北国南来梅花鹿
第八节 技工培育初始成
第九节 行业管理稳市场
第二章 逆势而行(1967—1978)
第十节 技术改造初见效
第十一节 科研尖兵拓疆土
第十二节 沪产药材开新源
第十三节 身负重任保流通
第十四节 企业办学育人才
第十五节 平凡中的不平凡
第三章 春催改革(1979—1995)
第十六节 体制改革破冰旅
第十七节 荧屏广告开先河
第十八节 拾遗补缺建“贸中”
第十九节 实体公司聚合力
第二十节 神象兴起健康潮
第二十一节 仓库也有大作为
第二十二节 整体营销多重奏
第二十三节 引进改造促升级
第二十四节 人工麝香摘明珠
第二十五节 科研技改攀新峰
第二十六节 内生动力新探索
第二十七节 人事改革转机制
第二十八节 企业管理上台阶
第二十九节 救命良药保心丸
第三十节 风靡十年蜂皇浆
第三十一节 “东方神药”六神丸
第三十二节 珍菊盛开分外香
第三十三节 面向海外一扇窗
第三十四节 返沪知青新家园
第三十五节 率先试点弃“皇粮”
第四章 求索奋进(1996—2020)
第三十六节 现代企业新突破
第三十七节 拓展销售抢市场
第三十八节 异军突起“三合一”
第三十九节 雷氏崛起炮天红
第四十节 华宇迈上快车道
第四十一节 精品杏灵展异彩
第四十二节 技术进步助活力
第四十三节 投资合资大跨步
第四十四节 应时而生雷允上
第四十五节 雷氏健康欢乐行
第四十六节 创建连锁拓市场
第四十七节 沪川共谱爱心曲
第四十八节 工业十年集奉浦
第四十九节 两司合并增效益
第五十节 名医好药惠百姓
第五十一节 微丸技艺传承人
第五十二节 衣锦“还乡”异域花
第五十三节 布局全国建基地
第五十四节 沪渝慧远情谊长
第五章 向新而行(2021—2024)
第五十五节 药材溯源提品质
第五十六节 神象创新焕活力
第五十七节 智能煎配集约化
第五十八节 合资和黄结硕果
第五十九节 科研创新求发展
第六十节 神象插上电商翅
第六十一节 领先行业护风帆
第六十二节 全程信息数字化
第六十三节 人才培养先手棋
第六十四节 岐黄世界女豪杰
第六十五节 “工匠精神”驱动力
第六十六节 沪滇合作绽“金花”
第六十七节 党建引领健体魄
第六十八节 和谐企业聚人心
第六十九节 文化铸魂行致远
第七十节 登高望远向未来
后 记
附录一 公司大事记
附录二 公司名录
|
內容試閱:
|
序
文/房书亭
风起云涌浦江潮,纵横捭阖领风骚。上海地区的中药业历史悠久,古代民间已有零星中药商走方卖药,世代相传,而官方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元大德三年(1299年),松江府官医提领所设置惠民局,官营药物制作和销售。
上海中药业迅速发展于近现代。开埠之后,凭借交通便捷的区位优势、日渐开放的贸易环境,上海中药业逐渐形成了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地域特色。民国年间,童涵春、雷允上、蔡同德、胡庆余“四大户”中药店从扬名沪上到享誉全国,乃至驰名东南亚,后受战争等影响几经波折,上海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药业的恢复和发展,上海也成为了国家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和中成药主产地。
1955年1月3日,中国药材公司上海市公司诞生,成为全国最早成立的国营省、市公司之一。公司不仅承担了编制上海中药产业规划、调整行业布局、维持市场秩序等行业管理职能,还担负着国家部分南药进口、中药储备任务,为满足上海人民中医医疗保健需求,推动全国中药行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自1958年起,公司旗下的中药制药一厂、二厂、三厂相继建成,到20世纪90年代末,公司已拥有数以百计的传统中成药生产批文,在产品创新研发上屡结硕果,涵盖针剂、散剂、丸剂等剂型的所有品种,是国内规模、产值、种类、质量等名列前茅的现代化中成药生产企业。当时,中成药生产新工艺、新装备得到广泛应用:中药制药一厂“水提醇沉”“减压蒸馏”真空干燥工艺;中药制药二厂50吨锥体式水提取锅设备;中药制药三厂“薄膜浓缩法”提取工艺与设备……集中展示了生产装备新水平。
尤其引以为豪的是,公司先后参与研制新中国首个复方剂“抗六〇一”注射液,被业界誉为新中国中药注射剂奠基企业之一。第一张中药橡皮硬膏剂——伤湿宝珍膏,第一个中药颗粒剂——感冒退热颗粒等,都成为我国中药现代化的里程碑。
改革开放为上海中药行业的发展壮大送来了春风。公司抓住机遇,不断完善现代中成药工业体系和中药材经营体系,在产销、科研、教育和管理等各个领域多头并进,通过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使传统中药行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人工麝香的研制成功,让濒危的野生麝得以繁衍生息,该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是我国中药行业获得的最高科技奖项,同时也让相关产品能够继续生产造福民众。中药制药一厂与香港和记黄埔合资成立的和黄药业,堪称合资企业的典范。“麝香保心丸”更是单一中成药产品中的佼佼者,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足迹早已遍布全国乃至海外。20世纪80年代,西红花在上海崇明引种成功,彻底改变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1987年,公司西红花球茎复壮、增产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如今西红花又突破千难万险,扎根于高海拔地区,在“世界屋脊”熠熠生辉。
公司还拥有上海市中药研究所和企业技术检测中心两大国家级实验室,为产品质量保驾护航。公司有全国驰名商标“雷氏”“神象”“天宝”和上海市著名商标“沪光”“杏灵”等,这些无形资产已在人们心中享有良好口碑。
随着人们对中药品质的追求的提高,公司构建了从源头抓起,从“田头”到“床头”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溯源饮片的原料药材一般产自道地产区或主产区,基本满足“三无一全”要求,即在中药材加工过程中做到无硫黄加工、无黄曲霉素超标、无公害及全过程可追溯。目前,公司正在“大基地、大品种、大品牌、大健康”的战略框架下,全力推进中药材溯源工作,让消费者用得放心、吃得安心。
公司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地道药材,道地服务”扎根于心、扎根于情,激励着全体员工为中药事业顽强拼搏。开展名师带徒项目,建立工匠学院,实施“药材工匠”培养选树计划,打造各类技能工作室,为企业发展汇聚人才力量。
七十载筚路蓝缕,七十年无尚荣耀,七十年厚德远志,七十年敦本沉香。当下,生物医药产业已被列入上海市支柱产业之一,这必将带动上海中药业迈入一个新的时代,公司也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舞台。借此七十周年庆典之际,我作为中药行业的一员老兵,真诚祝愿上海市药材有限公司乘势而上,不辱使命,续写奋斗者的长歌,为葆基业长青而不懈努力,再创辉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