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字综理表
》
售價:NT$
1010.0
《
礼法融通:中国传统离婚制度及观念
》
售價:NT$
403.0
《
城市群交通系统风险与应急管理
》
售價:NT$
949.0
《
华南主要观赏树木图鉴
》
售價:NT$
806.0
《
努斯:希腊罗马哲学研究(第8辑)--宇宙与自然:古希腊自然哲学诸面向
》
售價:NT$
398.0
《
沉疴:大明最后二十年的十三张面孔
》
售價:NT$
245.0
《
工程机械手册——钢筋及预应力机械
》
售價:NT$
1673.0
《
何以中国·何以大唐:唐帝国与突厥斗争史
》
售價:NT$
398.0
編輯推薦:
莱布尼茨奖得主薛凤、生物学史领军人物柯安哲,勾勒当今科学史研究的前沿范式。
观照中西方科学与人文学间的杂糅与张力
从“科玄论战”以及梁启超和李约瑟的学术观点出发,梳理百年来科学与人文学之间的对立而又纠缠的发展脉络,以及中国与西方在科学史研究方法上与机构上的趋同与分异,探究当前的研究路径如何向全球化视野迈进。
探索科学史研究的新机遇
聚焦知识生产过程中物质性,通过多样化的案例,批判地反思托马斯·库恩关于“科学在一个概念框架内运作”的思想,强调偶然性、意外性、关联性作为知识生长点的意义,也让包罗万象的“物质”成为历史进程中的主体之一,借助新的工具、新的资料源,并结合具体的文化语境,对科学技术变迁形成新的理解,带来新的研究路径。
內容簡介:
薛凤、柯安哲从梁启超、李约瑟二人关于科学和历史的不同观点出发,通过气候与元代灾害、晚明对工艺技术的讨论、20世纪放射性同位素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应用、元明之际蚕业技术文献研究、20世纪70年代美国化学品监管等个案的分析,以及对于梳理中西方科学史研究的进程,勾勒了中国与西方在科学史研究方法上与机构上的差异,描述了当前的研究进路和方法是如何朝向更为全球化的视野而迈进的。
關於作者:
薛凤(Dagmar Sch?fer),德国马普科学史研究所所长、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宋代和明清的知识文化、技术与政治的关系、科学技术思想发展中物质性与管理实践所担当的角色。
柯安哲(Angela N.H. Creager),生物化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科学史专业托马斯·西贝尔教授(Thomas M. Siebel Professor),同时也是历史系菲利普&罗林斯教授(Philip and Beulah Rollins Professor),2014—2015年任科学社会史协会主席(History of Science Society ,HSS)。主要研究领域为20世纪的生物医学研究史。
目錄 :
“中西讲坛丛书”总序(刘东)
第一讲 物质、物质性与历史书写:科学史的新机遇
第二讲 人文学中的科学数据与文本资料:关于气候与元代灾害的历史研究
第三讲 生命科学史中的物质性和模式实验材料
第四讲 晚明时期的“物”与“造物”:关于宋应星和黄成论工艺知识的比较研究
第五讲 知识的工具:20世纪科学和医学中的放射性同位素
第六讲 动物、知识与历史叙述的朝代框架:以元明过渡之际的蚕业技术文献为例
第七讲 文书柜上的大象:论所有权与行政管理
第八讲 科学与环境监管法规:未充分利用的致癌物检测的物质性基础设施
评 议 对于科学的历史回顾(刘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