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颐和园文化研究丛书” 湖山集翠 :颐和园地区历代文人诗文合集

書城自編碼: 404380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评论与鉴赏
作者: [加]夏成钢
國際書號(ISBN): 9787200175264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203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税的荒唐与智慧:历史上的税收故事
《 税的荒唐与智慧:历史上的税收故事 》

售價:NT$ 500.0
图式疗法的刻意练习
《 图式疗法的刻意练习 》

售價:NT$ 408.0
人间游戏:人际关系心理学(500万册畅销书《蛤蟆先生》理论原典,帮你读懂人际关系中那些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 人间游戏:人际关系心理学(500万册畅销书《蛤蟆先生》理论原典,帮你读懂人际关系中那些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

售價:NT$ 203.0
伟大的遗址(亲历100座人类文明考古奇迹)
《 伟大的遗址(亲历100座人类文明考古奇迹) 》

售價:NT$ 959.0
秦汉国家的思想、信仰与皇权政治
《 秦汉国家的思想、信仰与皇权政治 》

售價:NT$ 1000.0
反卷社会:打破优绩主义神话(一本直面焦虑与困境的生活哲学书!)
《 反卷社会:打破优绩主义神话(一本直面焦虑与困境的生活哲学书!) 》

售價:NT$ 388.0
偶然事件(命运总是欺软怕硬,你不认命就会赢!)
《 偶然事件(命运总是欺软怕硬,你不认命就会赢!) 》

售價:NT$ 255.0
余下只有噪音:聆听20世纪(2025)
《 余下只有噪音:聆听20世纪(2025) 》

售價:NT$ 959.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96
《川端康成:文章讲谈》
+

NT$ 345
《海豚说着我听不懂的语言:新诗文本释读》
+

NT$ 295
《当白话遇见古诗文》
+

NT$ 305
《写童书的人》
+

NT$ 250
《红楼小人物》
+

NT$ 500
《涉渡之舟: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
編輯推薦:
颐和园地区一直是众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以及“三山五园”地区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不同尺度、目标的规划设计方案纷纷出台,决定着这一地区的未来走向,本书诗文或可以为之提供文脉回顾与设计灵感。这也是本书编撰动机之一,即希望为有关方面决策者提供一个“备忘录”,使筹划、讨论有共同的文化基础和语境,也是本书出版所期盼的现实意义。
內容簡介:
本书是“颐和园文化研究丛书”中的一册,收集了历代诗文,以“诗史”形式展示湖山美的历程。
书题中的“颐和园地区”,是指历史上昆明湖变迁所影响的区域。颐和园不是孤立存在 , 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园林,它是在昆明湖演变的大环境下 , 历史文化叠加的结果。这一过程的很多细节就被记录在历代诗文之中。
书中辑录了1337首诗词、73篇文记,涉及635个版本的文集、别集, 时间从金、元、明至清末民初,跨度700余年。这些文字有着珍贵的历史、文化与社会价值,长期以来被湮没在书山文海之中,有如散落湖山间的孔雀羽毛,将其积攒编织起来,足以为颐和园这座世界遗产披彩。“积攒”工作始自20世纪80年代,日积月累,故名湖山集翠。
關於作者:
夏成钢 1982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长期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园林理论研究工作,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已出版《颐和园楹联镌刻浅释》(合作)、《湖山品题——颐和园匾额楹联解读》等著作。作者在大量造园实践中,主持设计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项目。如先后九届国际园林博览会中的北京园设计、北京“三山五园”地区诸多景观提升规划设计、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庙景观复原设计、中国园林博物馆景观设计、北京城市副中心千年城市守望林设计等。这些设计与研究相互依托。一方面,设计实践强化了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理论研究的成果也为设计提供了灵感与素材。作者还担任《中国园林》《风景园林》学术期刊编委,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学院客座教授。现任中国园林文化与实践研究院院长、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顾问。
目錄
金元诗文
赵秉文(持1题1首)
游玉泉山
耶律楚材(诗14题18门)
和薛伯通韵
和人韵二首
和景贤见寄
继孟云卿韵
鼓琴
吟醉轩
寄西庵上人用旧韵四首
送侄九龄行
吾山吟并序
慕乐天
信之和余酬贾非熊三字韵见寄因再赓元韵以复之
用梁斗南韵
题新居壁
鹧鸪天·华严洞
耶律铸(诗17题20首)
枕流亭
题枕流亭
桃花源别业重理旧稿戏题
游玉泉
次张子敬游玉泉诗韵
次赵虎岩过玉泉怀古韵
曲水游
游玉泉山废宫基口号
春日游玉泉道院
玉溪
和光祖
次赵虎岩诗韵
次赵虎岩过玉泉怀古韵
复次过玉泉诗韵四首
护先妣国夫人丧南行奉别尊大人领省
……
明代诗文
清代诗文
附录:清代朝鲜《燕行录》诗文选辑
內容試閱
这是一套关于颐和园地区园林艺术、历史人文的研究丛书。丛书分为5册,分别从景观景物、匾额楹联、金石碑刻、历代诗文、帝王原典5个方面入手,深层次解读这片山水与园林。
相对于山水楼台的外在形态,丛书着眼于内在的文化渊源,正是它们影响了这片湖山的布局与特征。了解它们使我们既能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即透过景观思考文化、透过文化思考景观。丛书宗旨基于下面3个认识。
一是颐和同作为世界遗产的评价: “以颐和园为代表的中国皇家园林,是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这是自辛亥革命以来对颐和同*正面、*积极的评价。那么,我们这代人能够理解祖先的这份遗产吗?了解多少蕴含其中的文化与文明?又有什么样的研究成果来印证这份世界遗产评语?这是本丛书首要回答的问题,也是不断思考的动力。
二是国学的视野。研究这一地区所体现的文化与文明,若从现代某一学科单独而论,都难以概括全面,而经史子集的国学体系,则涵盖了目标研究的所有内容,也提供了思考线索。可以说,颐和园就是一座鲜活的国学研究同地。
三是首都功能定位的启示。在构成京城特色的文化体系中,颐和园地区不仅是北京西北郊风景园林区的中心,还是两大文化带的交会点。它向东孕育出“大运河文化带”,向西牵动起“大西山文化带”;历史上,它不仅是城市生态的源流之地,还是京城文化的灵感之区。尤为可贵的是,它现在依然是首都*具特色与活力的区域,影响广大而深远。
为呼应颐和园*早的研究刊物《湖山联咏》,丛书各册均冠以“湖山”二字。同时想强调,昆明湖与万寿山是构成颐和园的根本生命。依托于这片湖山,历史上前辈英杰以园林形式筑造他们时代的梦想,倾注无限情感、留下无数故事。颐和园之前的清漪园、圆静寺、大功德寺、大承天护圣寺……无一不是时代文化的结晶。本丛书在湖山背景下,将其呈现出来,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的这份世界遗产,不是某朝某代一蹴而就,而是辈辈薪火相传的结果;它也绝非某一帝王的灵光闪现,而是集中了全同乃至历代人的聪明才智,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合力而成,折射着某个历史时期国家的整体身影。
以“湖山”为题还想指明丛书涉及的空间与时间。历史上的昆明湖自玉泉山向东移动,景随水移,游赏热点也随之转换,因此研究范围涵盖了颐和园外围地带,特别是西部区域。地质年代万寿山就以“山前残丘”的形态存在,所以时间追溯到远古时期。总之,拉长空间与时间维度,是想跳出颐和园来论颐和园,大墙内的亭台楼阁不过是湖山中的一些片段、一个过程而已。
丛书分别为:《湖山纵横——颐和园地区历史与园林新解》,以一景一物为线索,深究其后的文脉典故;《湖山品题——颐和园匾额楹联解读》,将园中现存与消失的匾额楹联收录书中,详加注解,既是“微言大义”传统的延续,也是造园“小中见大”的延展;《湖山集翠——颐和园地区历代文人诗文集》,收集了历代诗文,以“诗史”形式展示湖山美的历程;《湖山颂碑——颐和园地区石刻碑碣集录》,整理、解读湖山问的金石碑刻,这是前人留下的*直观信息,随着碑刻风化加剧愈发珍贵;《湖山真意——颐和园地区历代帝王诗文解读》,集合了历代帝王建设这片湖山的原始论述,展现决策者的思想历程。
丛书各册均以挖掘原始资料为着力点,特别收集了来自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及日本、韩国、美国图书馆所藏的中国文献,力求论据充足。在此基础上,针对一些流行传说,尝试着提出新观点,并在写作方法上追求深入浅出,力戒“戏说”。
丛书构想源自湖山品题的写作,2008年成稿之际还余有大量资料,笔者深感颐和园文化积淀的丰厚,于是萌发了系列写作的想法。湖山品题只是个开始,感谢孟兆祯院士、罗哲文先生为其作序。孟先生是我大学的指导老师,引领我走上学术之路。罗先生是古建园林大家,对我的想法给予了热情支持,生前还题下书名墨宝。
在此要感谢张钧成先生,他的言传身教和主导写作的《颐和园楹联镌刻浅释》一书,开启了我的文化研究之门。而我亲历的汪菊渊、周维权、金柏苓等先生的授课与学术思想也影响至深。
由于我的主职是园林设计师,繁多的项目常常打断写作思路,使出版计划一再拖延,只好学李贺以锦为囊,逐步成稿出版。
总体而言,要论述颐和园的文化积淀仅从5个方面是远远不够的。另外,以个人之力、跨界而论也似乎有些不自量力,然而,每当我面对这片好山好水,总有一种冲动,愿将自己积累的一星半点展示出来,或许对那些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们有用,抛砖引玉也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因此不揣浅陋一吐为快,其中错误还请读者批判指正。

夏成钢
2016年秋于潮白河畔锥园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