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帝国作为装饰品:英国人眼中的大英帝国(帝国与国际法译丛)
》
售價:NT$
403.0

《
AI芯片应用开发实践:深度学习算法与芯片设计
》
售價:NT$
352.0

《
世界之中(文明三部曲之后,亚洲图书奖得主张笑宇充满想象力的重磅新作)
》
售價:NT$
403.0

《
柏拉图《美诺》疏证
》
售價:NT$
449.0

《
山西明清寺观壁画的内蕴与社会潜流研究
》
售價:NT$
653.0

《
莎士比亚全集十卷
》
售價:NT$
2744.0

《
7天造一台无人机:飞控、电池、动力系统、地面站全解析
》
售價:NT$
352.0

《
大地上的中国史:藏在地理里的历史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付梓于《学衡》创刊将满100周年之际,走进“学衡”学人,回望一世纪中国大学教育 ★ 鲁迅曾说:“ 我所佩服诸公的只有一点,是这种东西也居然会有发表的勇气。” ——鲁迅(不)佩服的“学衡派”诸公,真像他所言如此不堪么?
本书以严谨细致的研究,展示梅光迪、吴宓等“学衡派”诸公的另一面。
与“激进”的五四新文化派相对,“保守”的“学衡派”不“保守”,
在“西学”与“国故”间,他们求索道路,成风化人,复兴民族。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东北大学……
在这些学校及其前身,都可以看到“学衡派“的足迹和踪影。斯文不坠,弦歌不辍。
|
內容簡介: |
在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史上,以梅光迪、吴宓、胡先骕等为代表的“学衡派”力主“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其教育主张独树一帜。 “学衡派”主要成员多执教于国内著名学府,教学与学术研究亦卓有建树。本书以“学衡派”的人文教育思想和实践为研究中心,充分利用哈佛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正大学等高校的档案等新史料,对这一学派在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史上的地位与贡献做了较为全面而细致的探讨。
|
關於作者: |
朱鲜峰,1989年生,湖南汝城人,浙江大学教育学学士、博士(直博),2014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联合培养一年。现任职于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国教育史、思想史。
|
目錄:
|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学术史回顾
三、概念界定
四、文献史料与研究思路
章 初露头角:留美学生与“学衡派”的发轫
一、“学衡派”成员与传统人文教育
二、留美学生与“两种文化”
三、梅光迪、吴宓等人在哈佛大学
第二章 风云际会:“学衡派”与东南大学
一、东南大学与20世纪20年代高等教育格局
二、《学衡》的创刊与“学衡派”的教育主张
三、“学衡派”与东南大学的人文教育
四、东南大学风潮与“学衡派”的困境
第三章 群英散落:“学衡派”的分流与重组
一、“学衡派”与东北大学
二、吴宓与清华大学
三、中央大学与“学衡派”的重组
第四章 东山再起:“学衡派”与浙江大学
一、“学衡派”的阵地转移及其动因
二、“学衡派”与浙江大学的人文教育
三、“学衡派”与抗战后方学术圈
第五章 别求新声:胡先骕与中正大学
一、中正大学的创办与胡先骕的上任
二、文化与政治之间:胡先骕的办学理念与实践
三、“《民国日报》事件”与胡先骕的办学困境
第六章 曲终人散:“学衡派”的谢幕
一、萧墙之内:“学衡派”的隐忧
二、梅光迪病逝与“学衡派”的再度分裂
三、“学衡派”与武汉大学
结语
一、“学衡派”的人文教育理念剖析
二、“学衡派”与中西人文教育传统
三、“学衡派”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政治文化语境
四、“学衡派”的教育成就与局限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