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量子纠缠
》
售價:NT$
296.0

《
中国心法:用传统智慧解答人生关键问题
》
售價:NT$
454.0

《
舆论(普利策奖得主、“现代新闻学之父”沃尔特·李普曼传播学经典)
》
售價:NT$
347.0

《
拥抱真实自我:内在小孩的探索和疗愈
》
售價:NT$
301.0

《
黑暗王后:缔造中世纪世界的血腥竞争
》
售價:NT$
602.0

《
小行星猎人:贝努小行星生命起源样本采集任务全记录
》
售價:NT$
296.0

《
孙机谈文物
》
售價:NT$
551.0

《
诡舍(夜来风雨声悬疑幻想震撼之作)
》
售價:NT$
254.0
|
編輯推薦: |
★《追逐鸟儿》荣获美国银行街教育学院童书奖、多莉·格雷儿童文学奖、约公共图书馆杰出童书奖等12项,故事性与文学性并重,是不可多得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一本“在路上”之书,路上的奇遇,开阔了一个少年闭塞的心。
★本书探讨了孩子成长中的重要议题:鼓励式的教育观;兴趣和热爱是探索的主要动力;想象力永远不可扼杀;自然界有着治愈心灵的力量;一颗勇于探索的心是如何蜕变的。
★本书描写了许多种鸟类,能够在提升孩子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孩子的自然和科学认知,与大自然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
★本书作者是美国知名新锐儿童文学作家,写作方式多样,善于探讨与孩子成长密切相关的议题,因而作品能够引发读者的高度共鸣。
★本书精美的装帧设计和插画与精彩的故事完美呼应,相信会为读者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
|
內容簡介: |
在查理的世界里,睿智平和的鸟类是他的朋友。过去,他曾和爸爸一起列了一个有关鸟类的名单,期待有一天能出发去亲眼看看这些鸟儿。然而,作为战地记者的爸爸在做报道时不幸受伤,被送到美国的另一端进行治疗。在机缘巧合之下,查理踏上旅途,去看望爸爸。在路上,在宁静、无所不包的大自然中,他内心的伤痕逐渐修复,并以此汲取到坚强的力量。那些在野外自由飞翔的鸟儿,多么像孩子成长的心灵啊。
|
關於作者: |
萨莉·J.波拉,美国知名新锐儿童文学作家,其作品获得过国际儿童文学领域的多项知名大奖。她喜欢描写那些对世界的看法与众不同的人,以此告诉读者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应坚守内心独特的自我。目前,她已出版了三本书,其中《追逐鸟儿》一经上市即获得读者喜爱,荣获12项儿童文学大奖。萨莉热爱生活中遇见的一切事物,曾在美国的东北部和中西部生活很多年,也在南美洲生活过,现居加利福尼亚。她做过很多工作,但她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创作。
|
目錄:
|
一 群居者与独处者 1
二 斑尾鹬的远徙 49
三 大角猫头鹰 69
四 猫头鹰洞与距离规则 103
五 化石与火鸟 129
六 鹦鹉救助 153
七 鸭子和老鹰 177
八 鸟类展厅 201
九 奇怪的鸟 247
十 珍稀的鸟类 269
鸣谢 307
|
內容試閱:
|
在热爱中追求
许效礼
《追逐鸟儿》获美国 2018 年多莉·格雷儿童文学奖。1989 年,自闭症等多种疾病夺去了美国女孩多莉·格雷十八岁的生命。然而,对多莉这样饱受残障折磨的儿童的命运,有识之士却始终萦绕于怀,遂于 2000 年设立此奖,奖励以残障儿童生活为题材的优秀文学作品。此举弘扬的是一种向善的社会理想:所牵挂、关爱者是极易为社会无视甚至嫌弃的一群人。文明社会对其弱势成员的关怀应该是广覆盖、全方位的,且不应仅限于同情或施舍。更重要的是,燃起他们内心的火焰,给予他们顽强向上的精神力量。《追逐鸟儿》无疑体现了此奖项设置的初衷。
作为译者,阅读本书数遍后,我感到自身的固有观念受到了冲击,甚至不妨说,内心受到了震撼。作者萨拉对重大的人生和社会问题足够重视,并能提出问题,以期引发读者反思。本书引起的种种反思,首先是应该拥有什么样的育人观。
书中自闭症少年查理的父亲罗伯特,幽默、大度、坚强,且受过良好教育。但他的四个孩子,按世俗的眼光评判,哪一个都不“优秀”。然而,罗伯特开放、包容、尊重孩子的天性,使他们得以免受趋功近利的育人观的荼毒。在这个母亲早亡的单亲家庭里,我们看不到“揠苗助长”式的忙乱和焦虑,看到更多的是无忧无虑的童年和欢乐。
主人公查理性格内向,酷爱鸟类,尤善绘画。但是引人瞩目的是,爸爸并没有为他制定什么“成才规划”,甚至都没有暗示过儿子将来好从事什么职业。他做的只是和孩子谈鸟儿 , 像个亲切的大朋友。算得上“循循善诱”之举的就是和儿子共同列了一个名单,希望儿子将来能在野外识别出名单上的每一种鸟。这也可以解释为培养孩子的探究和实践精神吧总而言之,他没有强迫,没有越俎代庖。虽然作者未必意识到,但是罗伯特无疑展示了一种与功利主义的育人观截然相反的教育思想。与以功名利禄为驱动力的庸俗育人观相比,哪一种理念更有利于下一代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养成呢?哪一种理念更有利于民族素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呢?
这一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已经刻不容缓。功利主义的育人观当下实际已经成为社会公害。因为它在题海与“填鸭”中剥夺了孩子们本应幸福的童年,压抑、扼杀了年轻一代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束缚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还成为滋生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温床。这种教育观本质上扭曲了教育的初衷,违背了热爱才是探索的不竭动力这一铁律。
我们常说童心不可玷污。查理对鸟儿世界的无限向往,对鸟类学大师肖近乎神圣的景仰,作者是借童心之纯洁加以彰显的,因而格外容易引起读者的怜爱。通过查理这一人物的塑造,作者揭示了自闭症儿童丰富的精神世界,以及往往为常人所不及的禀赋,从而纠正了世俗的误解或偏见。轻慢、挫伤年轻人的求知欲和探求心是有罪的。而如果知识、教育界人士都能像书中的琼博士、海伦女士和肖博士那样,看到“小荷才露尖尖角”便喜出望外,满怀热情地帮助其脱颖而出,那么一切便是有希望的。
琼博士是一位年逾花甲但热情似火的天文物理学家。听说自闭的查理不愿到野外观鸟的时候,她不顾一天的劳累,主动带着这个萍水相逢的孩子到户外观察夜空,邂逅大角猫头鹰。“二手知识只能带你走这么远了!”这是在向查理指出,实践或田野工作乃是科学攀登的必由之路。世界闻名的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鸟类学家海伦女士放下手头的工作,向查理介绍了的基因研究成果。仅仅在博物馆度过了一个下午 , 查理便眼界大开。可以说,海伦一下子就把这位她戏称的“年轻科学家”带到了专业的国际前沿。传奇式的鸟类学家、画家、哲学家泰比里厄斯·肖博士,在查理心目中,不仅是专业的权威,更是人生的引路人。肖富于人生智慧的语录几乎是书中每一章节的“文眼”,连贯起来则可成为贯穿全书的红线。就是这么一位大师级人物,给一个普通的爱鸟少年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回信……
书中的查理爱鸟儿的纯真执著会令读者感动,甚至潸然泪下:这个生活上别无他求的孩子,这个甚至被弟弟们捉弄的孤独、内向的孩子,始终孜孜不倦地探索内心的向往。他对鸟类世界的一往情深是借天真无邪的童心表现的,因而颇具感染力。
书中的老科学家琼博士,在夏夜里仰望灿烂的星汉,这样鼓励十二岁的查理:“用不着遗憾。振作起来!想想自己将来会面对的一切吧。要学的有用的东西还有那么多呢!”
我想,这掷地有声的话语会让未来的鸟类学家查理受益终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