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肌骨复健实践指南:运动损伤与慢性疼痛
》
售價:NT$
1367.0

《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MySQL版)
》
售價:NT$
301.0

《
商业数据与分析决策:解锁数据资产,提高商业创新能力
》
售價:NT$
367.0

《
倾盖如故:人物研究视角下的近世东亚海域史
》
售價:NT$
357.0

《
史学视角下的跨文化研究(一): 追踪谱系、轨迹与多样性
》
售價:NT$
485.0

《
历史文本的文化间交织:中国上古历史及其欧洲书写(论衡系列)
》
售價:NT$
551.0

《
1688:第一次现代革命(革命不是新制度推翻旧制度,而是两条现代化道路的殊死斗争!屡获大奖,了解光荣革命可以只看这一本)
》
售價:NT$
1010.0

《
东方小熊日本幼儿园思维训练 听力专注力(4册)
》
售價:NT$
408.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作者对自己四十余年学术生涯的一个回顾与总结,内容主要包括魏晋南北朝的社会阶级结构、工商业、历史人物研究等,还有对一些学术界前辈的追思。其中,从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探讨士族经济基础的形成,提出西汉时期出现的区田法实质是由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力而出现的一种生产方法等,发前人所未言,使人耳目一新。引入现代科学概念,以精神病学知识解开晋武帝立嗣的千古谜题。此外,对于寒门人士在西晋八王之乱中的作用、北魏末期战乱中士族旁支的兴起、山东士族入关房支与关陇集团的合流及其复归等问题,也都提出独到的见解。
|
關於作者: |
刘驰,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教授,曾任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秘书长、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史。2003年起主要论著有《六朝士族探析》、《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合著)、《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魏晋南北朝编》(合著)等及学术论文数十篇。
|
目錄:
|
试析耕作技术的发展与两汉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士族形成原因的再探讨
八王之乱中的寒门人士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北方士族——兼析其与寒门的关系
北朝胡人士族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北魏末期的战乱与士族旁支的兴起
山东士族入关房支与关陇集团的合流及其复归
十六国官营手工业初探
十六国时期的金属货币
十六国时期各政权间的物资流通
十六国时期的丝织业——兼论新丝织生产中心的出现
区田法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兼论其在中国农业史上应有的地位
晋惠帝白痴辨——兼析其能继位的原因
中国古代的信用与“信”
吕布——动乱中错位的悲剧英雄
点校本《通典·职官典》质疑——以魏晋南北朝官职品秩为中心
附录
史家当具千秋识——熊德基先生与其史学研究
忆何兹全先生夫妇的几件小事
露宿街头的耄耋老人——潘怀素先生晚年二三事
“文革”读书记
无证行医——特殊时期的学医经历
参考书目
|
內容試閱:
|
前言
这部论文集是我对自己四十余年学术生涯的一个回顾与总结,将曾涉及的各个研究领域中主要代表作品集中呈现给读者。
我自1978年读研究生开始,专业就是魏晋南北朝史,此后一直在这一领域耕耘,所以论文集中内容主要都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论文集中部分是对士族的研究,这是我进入这一专业后早接触的课题,我的硕士毕业论文题目为《北朝士族的典型——崔卢研究》。不过当时主要着眼于从崔、卢两个家族的兴衰来探讨北方士族的一些特点,而在随后的研究中则将视野放宽,不再局限于个案研究。
研究士族,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士族形成的原因及其过程,对此问题,前人已经进行了很多研究,发表成果颇为丰富,似乎已到题无余义的地步。但细加剖析,则总觉得有些缺憾,关键的一点在于以往的研究多从东汉的政治、文化等方面加以探讨,对于经济方面的研究仅只限于指出大土地所有制是士族的经济基础,而对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由来及其与生产技术发展间的关系等问题,则几无人涉及。看到一个为前人所忽略的问题,对于任何一个研究者来说都是极具吸引力的,当然我也不例外。
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中,耕作技术进步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不仅将带来生产关系的改变,而且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结构和上层建筑。因此,我试图从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社会经济结构和上层建筑的影响方面来解释士族的成因。《试析耕作技术的发展与两汉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士族形成原因的再探讨》初稿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但写完后自己并不很满意,觉得这个题目还可以做得好一点,遂遵循熊德基先生“文章写成后不要急于拿出来,先放一放”的教导,先放在一边。但没想到后来忙于其他事务,竟一直放了近二十年。其间,曾将关于区田法的理论、实践及与相关农业耕作技术比较方面的内容加以展开后发表,其余部分则深埋箱底,有段时间连自己也找不到了。后来找到时已颇有生疏之感,虽仍不很满意,但又觉得这一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