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图解组织心理学:从零开始养成领导力
》
售價:NT$
347.0

《
牛津西方哲学史(中文修订版)
》
售價:NT$
653.0

《
萤火虫全球史:西方人眼中的古代丝绸之路
》
售價:NT$
388.0

《
大宋300年(写尽三百载大宋繁华与沉浮、浪漫与风霜)
》
售價:NT$
352.0

《
害马之群:失控的群体如何助长个体的不当行为
》
售價:NT$
449.0

《
最后的门徒——我与李小龙回忆录
》
售價:NT$
347.0

《
没有明天的我们,在昨天相恋
》
售價:NT$
218.0

《
流动的白银(一部由白银打开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
售價:NT$
296.0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清代档案中搜集了数万个18世纪的广东米价数据,并运用数理分析方法,分析了当时广东米粮的地区差价、季节差价、米价的不规则变动和米价变动的长期趋势,从而描述了一个以广州、佛山为中心,联结广东、广西两省和湘、赣、闽三省部分地区的区域性米粮市场的具体运作情形,讨论了中国传统社会晚期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的关系。附录收入作者后续研究的数篇力作,呈现出较为完整的学术风貌。
|
關於作者: |
陈春声,广东省揭西县人,1959年出生于广东省澄海县。1989年在厦门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明清史、中国社会经济史和历史人类学的教学与研究。主持过多项有关华南族群与区域文化、民间信仰与宗教文化、传统乡村社会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曾获一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两项广东省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
目錄:
|
第一章 导言1
第一节 学术史的回顾1
第二节 本书的基本研究构想9
第三节 本书的材料与方法13
第二章 米粮地区差价与米粮市场的运作16
第一节 广东与省外的米粮贸易16
第二节 广东省内的粮食贸易52
第三节 市场中心与米粮贸易76
第四节 米粮市场上的商人92
第三章 米价变化的动态分析103
第一节 18世纪广东米粮的季节差价103
第二节 关于市场整合的数理分析119
第三节 18世纪广东米价变动的长期趋势126
第四章 粮食问题与基层社会162
第一节 政府、士绅与粮食流通164
第二节 赈灾和救济175
第三节 粮食仓储与社会控制190
第五章 结语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的关系230
附录一 清代的粮价奏报制度241
一、清代粮价奏报制度的基本情况241
二、粮价单的可比性问题244
三、粮价单的可靠性问题247
附录二 康熙四十六年至雍正十三年17071735广东米价252
附录三 乾隆元年至嘉庆五年17361800广东米价数据的
资料来源266
附录四 地方志和其他文献中有关18世纪广东粮价的记载272
附录五 从倭乱到迁海
明末清初潮州地方动乱与乡村社会变迁284
一、引言284
二、地方动乱与民盗界限的模糊286
三、安插抚民与抚贼问题之呈现293
四、筑城建寨与乡村聚落形态的变化306
五、乡兵之组织与乡村军事化317
六、清初政局混乱与乡民之自保329
七、结语341
附录六 地域认同与族群分类
16401940年韩江流域民众客家观念的演变345
一、问题的提出345
二、九军之乱所见之语音不类问题346
三、迁海与复界对族类关系的影响351
四、族谱纂修与祖先来源历史记忆的塑造355
五、近代城市生活与族群意识的自觉361
六、《岭东日报》与教科书问题的争论366
七、《客家研究导论》的意义374
附录七 走向历史现场
历史田野丛书总序379
初版后记391
再版后记39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