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孤独谱系障碍评估与干预:从理论到实践 国际经典医学心理学译著
》
售價:NT$
1061.0

《
大数据导论(第2版)
》
售價:NT$
352.0

《
帝国时代
》
售價:NT$
959.0

《
现象学的心灵(第三版)(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扎哈维系列)
》
售價:NT$
500.0

《
近世通儒——纪念沈曾植逝世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售價:NT$
857.0

《
光速声波物理学. 1、2、3
》
售價:NT$
2295.0

《
天下之极:世界枢纽观念的古今之变
》
售價:NT$
449.0

《
认识现代社会之真相:杨照讲马克斯·韦伯
》
售價:NT$
439.0
|
編輯推薦: |
《审美经验》是一本少见的跨界专著,同时也是开创审美人类学研究领域的经典著作。
|
內容簡介: |
艺术,是否也跟美一样,在于观者的眼睛?艺术本身是不是全球性的、是不是能够跨越文化界线而产生共鸣?这部书不但有前卫的思潮,而且还提供了大量插图,由一位著名人类学家带领我们走入许多文化传统,通过观察、体验形态各异的雕塑作品、建筑、绘画以及手工艺品,对这些问题作了回答。
|
關於作者: |
雅克马凯,1917年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2013年卒于美国加州。比利时鲁汶大学法律和哲学博士,英国伦敦大学社会人类博士及巴黎索邦大学社会学博士。曾长期在非洲从事研究和教学。从1971年至20世纪90年代执教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人类学系。著有《知识社会学》1951、《黑非洲的文明》1972、《审美人类学导论》1979、《审美经验》1988等。
|
目錄:
|
前言
第一章人类学家所建构的现实
第一部人类经验中的艺术
第二章日常现实中的艺术
第三章审美眼光
第四章形式的重要性
第五章作为观照的审美眼光
第六章其他文化中的审美经验
第七章其他文化中的艺术
第二部审美对象的象征性
第八章审美对象中所包含的意义
第九章作为符号的视觉形式
第十章作为象征的视觉形式
第十一章审美特性
第十二章艺术中的偏好
第十三章创作者和观者之间
第十四章审美眼光是种忘我的经验
第三部审美对象的文化性
第十五章审美对象中的文化组成
第十六章一种文化的审美分域
第十七章生产工艺与审美形式
第十八章社会网络与审美形式
第十九章审美形式与其他理念构形
结论个体的连结
附录作为批判性知识的审美人类学
注释
参考文献
专有名词索引
主题索引
|
內容試閱:
|
现在,就让我们到博物馆和画廊中去观察一下周围人以及我们自己的行为举止。行为举止也可以间接地揭示一个社会所建立的、并且正在建立的现实——因为现实的架构是一个正在进行的过程。
看看博物馆里那些参观者的样子吧:他们都慢慢悠悠地挪动着脚步,先看看一幅画,再看看另一幅画;从一个雕像走到一个花瓶前;从一把18世纪的扶手椅又来到瓷器的展柜前。他们在展品前停下脚步,仔细端详起来;他们读一眼标签上写着的简短说明文字,然后再端详展品。在一幅画作前,他们挪来挪去,最后才停到一个他们觉得有着最佳观赏角度和合适距离的地方。有时候,会有个解说员作解释,或者是一个参观者给另一个参观者评论一番;他们说的就是眼前的那个展品。为了不打搅其他参观者,他们都尽量小声说话。人们都知道不该去触摸展品,也不该坐在展出的椅子上休息。人们可以坐在专为欣赏展品而设的长凳上,坐姿尽量端正,而不应该做出像在家里的起居室或旅馆大堂准备神侃的随便架势。
这样的博物馆行为举止是一般人都能接受的。它有别于教堂里、机场候机大厅,或者鸡尾酒会上的行为规范。博物馆的行为举止清楚地表明,参观者到那里去的目的就是欣赏那些展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