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印度古因明研究
》
售價:NT$
602.0

《
帝国痼疾:殖民主义、奴隶制和战争如何改变医学
》
售價:NT$
367.0

《
理智与疯狂
》
售價:NT$
347.0

《
明代一条鞭法(精)--梁方仲著作集
》
售價:NT$
398.0

《
自我与本我:弗洛伊德经典心理学著作(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347.0

《
消费是什么 : 关于消费主义的社会学研究(一本书告诉你为什么买买买之后也有巨大空虚感)
》
售價:NT$
301.0

《
人类简史系列(白金纪念版)(套装共4册)
》
售價:NT$
1612.0

《
深度学习推荐系统2.0
》
售價:NT$
653.0
|
編輯推薦: |
中国式家庭=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
近两年,《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关于父亲与孩子的综艺节目一度火爆荧屏,而在节目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在千万个中国家庭里,父亲的消失——“我有一个好爸爸,可我总是见不到他”。当孩子拥有一个缺席的父亲的同时,也伴随了一个焦虑的母亲,而父亲在家庭里的隐形状态,使孩子更多地生活在一个母亲的世界里。
父亲的缺失是古已有之的吗?还是伴随人类发展出现的新问题?人类的“父性”能失而复得吗?这是历史的拷问。
|
內容簡介: |
人类父亲的原型是史前阶段带有攻击性的雄性动物。成熟的父亲是兼有冲动与理性、刚烈与温和两种性格特质的复杂形象,这一形象在希腊的古典和神话时代发展到了完美的高峰。随后的人类历史经过了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和现代民主文明时期,父亲的雄性冲动性格和承担家庭责任的特权不断受到残忍的打击和削弱。
全世界有无数的孩子是在没有“父亲”的生活中长大的。本书探究了其中的原委,并分析了这一现象对社会及心理问题所造成的影响。
《父性》一书通过采用从古典时代到当今时代的父亲意象,作者鲁格·肇嘉博士从荣格分析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父性的起源与进化过程。他认为,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一个穿越历史而变迁的社会构建。作者研究了由此而导致的结果,思索了今天的“父亲”身份正面临的危机。
|
關於作者: |
鲁格肇嘉(Luigi Zoja)
心理分析家,曾任国际心理分析学会主席、意大利心理分析学会主席,著述丰富,包括《父性》《偏执狂》等。
|
目錄:
|
致谢
中文版推荐序
导言
第一部分: 史前史阶段
第一章 哺乳动物:父性的退却
第二章 大类人猿的性活动
第三章 父亲的史前地平线
第四章 父性的革命
第五章 露茜长大了
第二部分:神话与古典时期
第六章 父权制与母权制
第七章 父亲的历史地平线
第八章 父亲的神话起源
第九章 赫克托尔
第十章 尤利西斯
第十一章 父亲作为唯一始祖的神话
第十二章 埃涅阿斯
第三部分:走向现代与颓废
第十三章 从罗马时代的父亲到儿子,再到法国大革命
第十四章 从法国大革命到工业革命
第十五章 战争的觉醒
第十六章 公共父亲的颠覆
第十七章 乔德一家的旅程
第四部分:今天的父亲
第十八章 父性的枯竭
第十九章 父性的退却:逃往过去
第二十章 父性的退却:逃往未来
第二十一章 举高的消失
第二十二章 作为养家糊口者的父亲
第二十三章 寻找父亲
第五部分:最后的反思
第二十四章 最后的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