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影神图 精装版
》
售價:NT$
653.0

《
不止于判断:判断与决策学的发展史、方法学及判断理论
》
售價:NT$
347.0

《
人才画像、测评、盘点、管理完全应用手册
》
售價:NT$
254.0

《
跳出猴子思维: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30天认知训练打破完美主义的困扰!实现从思维到行为的全面改变!)
》
售價:NT$
301.0

《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
售價:NT$
398.0

《
西方服饰史:从公元前3500年到21世纪(第7版,一部西方服饰百科图典。5500年时尚变迁史,装帧典雅,收藏珍品)
》
售價:NT$
2030.0

《
仕途之外:先秦至西汉不仕之士研究
》
售價:NT$
305.0

《
经纬度系列丛书·帝国陨落:君士坦丁堡的40次围城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汉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宝贵遗产之一。
说到汉字的特点与特色,一言以蔽之,就是美。汉字造字方法的精巧,文字姿态的曼妙,都令人赞叹不已。
通过汉字古朴与端庄的造型,我们还可以理解背后的中国社会的历史、文化与生活现象,乃至我们祖先的造字的智慧——这一切,都是美不胜收的。
今天我们使用的现代汉字,已经是几经变化的形体,多少已失去了它们的早期风貌,通过这套书,我们可以从汉字看历史,又从历史来追溯汉字的渊源,这既是一个读懂中国文化源的过程,又是一个欣赏文字美的过程。
这套丛书,从文字与文字相关的角度——语言、历史、文化、考古、文学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地挖掘并向读者展示汉字的美,在弄清一个个古文字的同时,了解它们折射出来的中国文化源,这将是何等快意的事!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从汉字文化学角度出发,围绕40个汉字,对其中所体现的汉民族礼仪之美分四个部分加以阐述:(一)饮食起居;(二)婚姻生育;(三)丧葬祭祀;(四)游艺竞技。全书共16万字左右。古语云:“礼失求诸野”,古代礼仪的形成、发展乃至消亡都和民俗文化紧密相关,故本书行文在通过一个个汉字介绍各种礼仪时,多注重结合民俗学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予以展开。
|
關於作者: |
俞水生,男,1956年6月生。籍贯浙江绍兴。 1982年1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人文社科部人文教研室副教授。长期执教《大学语文》、《宋代诗词鉴赏》、《应用文写作》等课程。
从教之余,主要关注中国古典诗学研究,并对民俗学、文字学多有兴趣。已发表论文《陈亮爱国词论》、《词中自有真情在——谈苏轼的婉约艳科词》、《屈原求女与巫术求神》、《国际商务应用文语体特征》等二十余篇,著作《汉字中的人文之美》,参编《中学生常用古汉语词典》(副主编)、《历代名臣上书录》等书。
|
目錄:
|
鸡初鸣,咸”盥”漱
古人是如何”洗”涤的
休”沐”与理发
席地而”坐”
“立”姿与立容
叩”拜”之礼
古代的”饮”料
民以”食”为天
中国人的主食——”米”
无”酒”不成宴
丈”夫”的高度
“妻”子的角色
黄昏的”婚”礼
千里”姻”缘一线牵
“聘”礼的由来
哭”嫁”
明媒才能正”娶”
双”喜”临门
“孕”妇为何要忌食
生”育”观念的变化
诞生礼的”庆”贺
“祝”颂与祝寿
“死”的忌讳
喜”丧”
“葬”的选择
丧礼之”奠”
家”祭”漫谈
“巫”与巫文化
“卜”的演变
好”兆”头
“灶”王爷的传说
乡村的狂欢节——”社”日
原生态的”歌”
“舞”之魅
猜灯”谜”,观民俗
“博”戏趣谈
“角”抵与角抵戏
“射”箭与射礼
五”御”之术
话说投”壶”
|
內容試閱:
|
鸡初鸣,咸“盥”漱
盥洗,这是每个人日常起居最先做的功课。早在西周时期,我们的祖先便已形成了这一习惯。《礼记
·内则》云:“鸡初鸣,咸盥漱。”说明古人有早起盥洗、漱口的卫生习惯。那时筷子还没有被广泛使用,就餐时人们往往共用一个盛饭器,以手抓饭,所以饭前也需要洗手。除此之外,盥洗还是古代仪礼之一,用水使手洁净,以示对神对人的恭敬。那么,古人又是怎样盥洗的呢?有哪些细节可值得我们后人借鉴?
古汉语“盥洗”一词,所指的范围较广,当然主要是指洗脸和净手,与我们今天使用的词义相近。不过,古人把盥洗用具归在礼器一类,故具有相应的礼仪性质。这一点,又与我们现在的生活习惯有着很大的不同。“盥”字甲骨文写作,是一上下结构的会意字。上面,是手的象形,下面,为一有水的盆。两者相合,像一只手放在盆里承水冲洗。造字本义就汉字中的礼仪之美汉字中的礼仪之美是在盆里洗手。金文写作,与甲骨文字形相近,但又有所不同。上面,由原一只手变成两只手,而盆里的水则由水滴变成,像有水从上倒下,两手接水冲洗;下面(皿),是接水的容器。篆文承续金文字形,写作。隶书作,将篆文的(两手)进一步简化为,而将篆文的(皿)简化为。
《说文解字》曰“盥,澡手也。从臼、水,临皿”。徐中舒《甲骨文字典》云:“盥字的甲骨文字形从爪,在皿中,象于皿中澡手之形。”“盥”字初文反映其本义仅指洗手,后来词义扩大,洗脸洗手均称为“盥”,如盥栉指梳洗,盥沐指洗脸,而现代的盥洗室,是既可洗手也
可洗脸,爱美女性还可用来化妆的。
从“盥”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我们可大致知道古人是怎样洗手的。那时洗手的器皿主要有两件,且是配套的:一件叫匜( yí),是用来往手上浇水;一件是盘,用来接洗手时洒下来的水。匜和盘都是盥洗用具,前者注水,后者承水,两者相互配套。先秦时期,匜、盘多以青铜制作,十分精美,这在先秦乃至秦汉的墓葬中常有发现。匜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期,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其形制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瓢,底部常铸有三足或四足。青铜器中的盘最早出现于商代早期,到战国时才逐渐消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