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长寿的吃法:古风村的四季养生食谱
》
售價:NT$
347.0

《
江南以南:被湮没的严州府(火与风丛书)
》
售價:NT$
500.0

《
拍出绝世人像 专业摄影师的闪光灯布光技法解密
》
售價:NT$
653.0

《
远涉重洋:欧亚贸易与商业公司的崛起(一部近代全球贸易的形成史!欧洲商业公司何以横扫东方传统商业组织?西方主导世界背后被低估的组织革命。跨学科的比较史学杰作,开拓性阐释欧亚远程贸易竞争与制度迁移。)
》
售價:NT$
500.0

《
梁晓声说聊斋 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为你揭秘《聊斋》中隐藏的社会规则
》
售價:NT$
301.0

《
生物钟与抗衰革命
》
售價:NT$
510.0

《
压缩现代性的逻辑(西方韩国研究丛书)-以东亚视角重塑对现代性的认知,揭示现代东亚社会矛盾底层逻辑
》
售價:NT$
347.0

《
情绪治愈手册
》
售價:NT$
352.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可穿戴计算设备的专利预警研究报告。报告以智能眼镜为切入点,以对Google Glass的专利分析为研究核心,发散研究其所辐射的两个代表性技术(骨传技术和眼动检测技术)以及未来可能会影响可穿戴计算设备发展方向的两个关键技术(柔性电子技术和虚拟交互技术)的相关专利,并在专利预警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其所涉及的经济、法律、社会公益等多个层面的问题。本书是了解可穿戴计算设备领域技术发展及预测未来走向,帮助企业做好专利预警的必备资料之一。
|
關於作者: |
主编魏保志,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主任;参与《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专利审查指南》、《专利审查操作规程》等相关法规的修订及研究工作;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欧洲、美国、日本等十余国的专利机构和法学院进行考察交流和学习培训。
|
目錄:
|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什么是可穿戴计算设备
1.1.2 可穿戴计算设备的分类
1.1.3 可穿戴计算设备的关键技术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2.1 研究对象
1.2.2 技术分解表
1.2.3 研究方法
第2章 可穿戴计算设备专利总览
2.1 全球专利分析
2.1.1 全球申请态势分析
2.1.2 技术产出全球分析
2.1.3 全球目标市场国分析
2.1.4 全球申请人分析
2.2 中国专利分析
2.2.1 中国申请态势分析
2.2.2 中国申请地域分布
2.2.3 在华申请人分析
第3章 头戴式产品的里程碑——Google Glass
3.1 谷歌眼镜之专利分析
3.1.1 智能眼镜的前世今生
3.1.2 谷歌眼镜专利概览
3.1.3 透视谷歌眼镜
3.1.4 神奇眼镜的缔造者们
3.1.5 谷歌专利申请特点
3.2 智能眼镜时代,骨传导震撼听觉
3.2.1 贝多芬的木棒——神奇的“用骨头听声音”
3.2.2 小众技术的全球视野
3.2.3 骨传导技术在中国
3.2.4 聚焦消费电子的日本实力
3.2.5 助力可穿戴计算设备的重要技术
3.3 眼动追踪,让谷歌眼镜与你“眉来眼去”
3.3.1 申请趋势
3.3.2 眼动追踪技术发展路线
3.3.3 难以解决的“米达斯接触”问题
3.3.4 重要申请人分析
第4章 畅想可穿戴计算设备的未来
展望(一):可穿戴计算设备领域谁主沉浮,还看柔性电子技术
4.1 在可穿戴计算设备上张贴屏幕 — 柔性显示技术
4.1.1 柔性显示总体申请态势深度解析
4.1.2 技术构成分析
4.1.3 技术产出分析
4.1.4 目标市场分析
4.1.5 重要技术势力分布
4.2 给可穿戴计算设备配上电子皮肤 — 柔性传感技术
4.2.1 总体申请态势分析
4.2.2 技术构成分析
4.2.3 技术产出分析
4.2.4 目标市场分析
4.3 强力续航可穿戴计算设备 — 柔性电池技术
4.3.1 总体申请态势分析
4.3.2 技术构成分析
4.3.3 技术产出分析
4.3.4 目标市场分析
4.3.5 柔性电池大阅兵
4.4 柔性电子技术助 iWatch惊艳亮相
4.4.1 押宝柔性显示,苹果试水可穿戴计算设备
4.4.2 引入柔性传感,触摸屏大瘦身
4.4.3 借力柔性电池,攻克续航难题
展望(二):得人心者得天下,虚拟交互技术决定着人心所向
4.5 输入方式的0负担转变——虚拟键盘技术
4.5.1 技术概况
4.5.2 总体申请态势
4.5.3 技术构成分析
4.5.4 重要技术势力分布
4.5.5 重点专利分析
第5章 从拐杖到金箍棒
5.1 可穿戴的公益事业
5.1.1 国际、国内残障人士的状况
5.1.2 现有可穿戴计算设备与残障公益事业
5.1.3 可穿戴计算设备与残障公益事业的未来发展
5.2 可穿戴的隐私问题
5.2.1 可穿戴计算设备的伦理问题
5.2.2 谷歌眼镜未上市先受挫
5.2.3 隐私法律及可穿戴计算设备的理性应对
5.3 行业发展预测
5.3.1 当互联网、大数据遇到可穿戴计算设备——朝阳行业
5.3.2 可穿戴计算设备的市场动力
5.3.3 可穿戴计算设备行业的未来趋势——群雄逐鹿
第6章 主要结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