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女人们的谈话(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最佳改编剧本奖 原著!)
》
售價:NT$
286.0

《
忧郁的秩序:亚洲移民与边境管控的全球化(共域世界史)
》
售價:NT$
653.0

《
一周一堂经济学课: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
售價:NT$
500.0

《
慢性胃炎的中医研究 胃
》
售價:NT$
3050.0

《
南移:宋代社会中心的转迁
》
售價:NT$
755.0

《
纯粹·水浒江湖: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另一条线索
》
售價:NT$
469.0

《
肌骨复健实践指南:运动损伤与慢性疼痛
》
售價:NT$
1367.0

《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MySQL版)
》
售價:NT$
301.0
|
編輯推薦: |
孙喆、王江编著的《边疆民族国家:禹贡半月刊与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边疆研究》从中国边疆史研究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第二次边疆研究高潮中代表性刊物——《禹贡》半月刊内容的系统梳理,总结其边疆研究特点和地位;同时,不单单就刊物而言刊物,而是以其为主线,对顾颉刚、禹贡学会及同一时期的其他重要刊物、学会和学者的边疆研究和活动做尝试性的考察和比较,力求在较为广泛、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第二次研究高潮的演进脉络、特点和发展趋势。
|
內容簡介: |
20世纪30—40年代,中国面临内忧外患,在“救亡”、“经世”两大思潮的鼓舞,下,中国边疆研究迎来了第二次高潮。此次高潮中,涌现出众多的学者、刊物和研究团体,研究成果不断面世,萌生了“边疆学”
和“边政学”等新概念,传统的边疆史地研究开始向一门现代学科演进。顾颉刚先生于
1934年创办的《禹贡》半月刊,即为这一背景下诞生的一份重要的专业学术期刊。孙喆、王江编著的《边疆民族国家:禹贡半月刊与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边疆研究》以《禹贡》半月刊为主线,从中国边疆史研究的角度出发,系统梳理该刊物的创办缘起、边疆史地和民族学研究状况,以及顾颉刚、禹贡学会的主要活动,并对同一时期的《新亚细亚》等其他重要刊物、学术团体和学者进行考察。《边疆民族国家:禹贡半月刊与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边疆研究》藉此探讨中国边疆研究第二次高潮的演进脉络、特点以及走向“合流”
的发展趋势,透视当时学者试图“在真实的学识里寻出一条民族复兴的大道来”的不懈探索。
|
目錄:
|
绪论
一、20世纪30—40年代的边疆危机与边疆研究
二、期刊热潮与边疆研究刊物
三、禹贡学会与《禹贡》半月刊
四、学术史回顾
五、本书的写作思路和主要观点
第一章 《禹贡》半月刊创办缘起探讨
一、回顾:民族主义语境下的“缘起”
二、从“古史辨”到“古地辨”再到沿革地理
三、专业性学术团体的培养
四、对“中国社会史论战”的回应
五、生计与学问
小结
第二章 沿革地理与边疆建构
一、《禹贡》半月刊与“研究边疆学之第二回发动”
二、沿革地理与边疆史地
三、边疆史地与历史地理学
小结
第三章 回到历史——顾颉刚及《禹贡》半月刊对民族问题的研究
一、20世纪上半期现代民族观念在中国的传播
二、《禹贡》半月刊对民族问题之研究
三、抗战初期顾颉刚对“中华民族”观念的阐释
四、顾颉刚民族观念的渊源
小结
第四章 《禹贡》半月刊与《新亚细亚》月刊之比较
一、比较研究之基础
二、《禹贡》半月刊的边疆研究内容和途径
三、《新亚细亚》月刊对边疆问题的研究
小结
第五章 “合流”: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边疆研究
一、《中国边疆》月刊和边疆学的启蒙
二、边政学之发凡
小结
参考文献
附表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