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家庭经济学:用经济学视角解读家庭关系(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S. 贝克尔全新力作)
》
售價:NT$
380.0

《
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新)
》
售價:NT$
254.0

《
王名扬全集:美国行政法(上下) 王名扬老先生行政法三部曲之一
》
售價:NT$
806.0

《
军人与国家:军政关系的理论与政治
》
售價:NT$
653.0

《
中国雕塑 高等院校艺术与设计类专业
》
售價:NT$
403.0

《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
售價:NT$
321.0

《
大国产业—中国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与时代机遇
》
售價:NT$
403.0

《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咨询
》
售價:NT$
704.0
|
編輯推薦: |
1、本书是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中心研究所与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的合作项目“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理论与实践——英国的经验与我国的借鉴”研究成果!
2、课题团队由国内顶尖职教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组成,展示了典型职业院校进行的卓有成效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本土化尝试成果。
3、本书是中国第一本专门介绍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学术著作,极具学术研究价值和开创意义。
4、项目在广东和重庆等地,开展了开发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的本土化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果。
5、项目研究从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所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出发,针对性强。
6、项目研究注重对一手材料的分析、与英国专家的直接沟通,及对英国相关职业教育情况的实际调研,尽可能使文中所反映的英国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开发依据、方法与制度等内容能够贴近英国客观现实。
7、研究中提出的很多事实与观点,填补了我国职业教育比较研究与理论研究的空白,极有创新意义!
8、研究中提出的构建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议对于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制度设计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所进行的本土化尝试极具开拓意义。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中心研究所与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的合作项目“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理论与实践——英国的经验与我国的借鉴”研究成果,是中国第一本专门介绍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学术著作,极具学术研究价值和开创意义。
“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理论与实践——英国的经验与我国的借鉴”项目,从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求出发,系统研究了英国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开发的依据、方法与制度。项目提出“国家职业标准(NOS)是英国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开发的内容依据”,“功能分析法是国家职业标准开发的方法”,“‘资格与学分框架’的不同层级的资格制度是英国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内容衔接的依据”,“‘先前学习认可(RPL)’制度与学分制的实施,使英国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对学习者而言实现了学习与自己“先前能力”的衔接”,“行业企业、专业机构与职业教育教学机构共同参与,是衔接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开发的制度保障”。项目还认识到英国的经验对我国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构建的依据、方法与制度层面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兼顾职业性与教育性,开发衔接的中高职课程”,“开发资格框架,以资格标准为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依据”,“制定多元参与的课程开发制度,为中高职课程衔接提供政策保障”,“实施承认学习者‘先前学习认可’制度,实现作为教学过程的课程内涵的衔接”的建议。
|
關於作者: |
刘育锋,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国际合作与比较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职教中心项目负责人,中德职教合作联盟领导小组成员,中国职业教育学会职教师资专业委员会咨询专家,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发展战略研究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作为国内职业教育专家,参与了我国多项国家重大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政策的研究工作;作为国际职业教育专家,多次为欧盟、亚洲银行、世界银行、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国际组织和国家提供职业教育专业咨询服务。
作为课题负责人或子课题负责人主持了20多个国家级、部级与国际合作科研课题,科研成果多次获得国家教育科研成果一、二等奖。研究成果丰硕,在国内外发表60多篇专业论文,参与了多部国内外著作的撰写工作,著有专著《面向世界的职业教育新探索》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目錄:
|
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理论与实践
——英国的经验与我国的借鉴
项目总报告
一、项目研究取得的成果
二、英国的经验对我国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构建的意义
三、借鉴英国经验,构建我国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的建议
四、项目后续研究
第1章 引言
1.1 概念界定
1.2 中高职课程衔接中“课程”概念内涵选择
1.3 研究现状
第2章 研究原因——问题的提出
2.1 政策诉求
2.2 实践诉求——北京、重庆、广西三地调研报告
第3章 英国的经验及借鉴
3.1 英国职业教育体系及制度特色
3.2 衔接的英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制度及特色
3.3 衔接的英国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依据
3.4 英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及其借鉴
3.5 英国职业教育学分转换制度及其借鉴——以苏格兰为例
3.6 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构建比较研究
第4章 英国的经验在我国的本土化实践
4.1 广东案例
4.2 重庆案例
4.3 北京案例
附 录
致 谢
|
內容試閱:
|
我国中高职课程存在不衔接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衔接的科学依据。由于管理与历史原因,我国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院的课程的要素依然来自具体学科,依然以学科逻辑来组织课程。由于管理体制问题,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缺乏与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的沟通。由于理念与方法问题,我国职业资格证书标准较侧重动手技能,而没有充分考虑学生能力发展的要求。构建衔接的中高职课程体系,需要明确课程的要素,需要明确衔接的科学依据。英国职业教育课程要素来自职业标准,依据资格标准不同级别的能力要求进行课程组织从而实现课程衔接的具体做法,对我国具有实践经验的借鉴意义。
课程的衔接,不仅体现在内容的衔接方面,还应该体现在教学过程的衔接方面。课程有多重内涵,除教学内容外,教学过程也应该是中高职课程衔接中课程的内涵。英国职业教育课程是衔接的,通过对“先前学习认可”制度的实施,实现了教学与学习者先前学习的衔接。
我国实施了学分制试点与推广工作。这为实现教学过程与学习者先前学习的衔接奠定了一定基础。对先前学习的认可,还需要有一套测量学习者先前学习的制度、方法与工具,以保证测量结果客观可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