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吃对一日三餐 远离阿尔茨海默病
》
售價:NT$
296.0

《
安娜·卡列尼娜 全2册 插图珍藏版
》
售價:NT$
1826.0

《
布鲁克林有棵树(纽约公共图书馆20世纪重要的著作之一)
》
售價:NT$
356.0

《
影响清帝国命运的十张面孔
》
售價:NT$
398.0

《
不缩水女士:如何面对肥胖恐惧
》
售價:NT$
332.0

《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 活页式教材
》
售價:NT$
204.0

《
好风景
》
售價:NT$
218.0

《
鱼缸实验:焦虑爱好者的生存指南
》
售價:NT$
286.0
|
內容簡介: |
精选常用字迹,还原放置到米字格中,黑字白字,接近原碑帖风貌。同时本书前面带有书写姿势、作品简介及基本笔画要点,后面附有原碑局部图片,方便读者学习。
|
內容試閱:
|
篆书本是小篆、大篆的合称,因为习惯上把籀文称为大篆,故后人常把篆书专指小篆,。小篆又称秦篆,是由大篆删繁就简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字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秦国,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
战国时代,列国割据,各国文字没有统一,字体相当复杂,当时通用大篆字形复杂而带有很强的象形性,不利于识认与书写使用,又因各方诸侯属国用字不规范而导致同字异形。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丞相李斯便奏请统一文字书写规范,将与秦国不同之字罢用,施行“书同文”的政策,于是李斯作“仓颉篇”,赵高作“爰历篇”,胡母敬作“博学篇”。他们的共同之处是取法大篆而加以省改,同时吸取部分民间流行的写法,从而形成了小篆书体。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称:“斯作仓颉篇,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汉字在形体、轮廓、笔画、结构上逐步开始规范,原有的象形意味削弱,使汉文字更加符号化,具有抽象性,减少了书写困难和识别容易混淆等不足。自秦王朝使用经过统一整理的小篆字以后,逐渐消灭了各地文字异形并用的现象,使得规范性的小篆在全国各地流行开来,此举不但有利于古代科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也利于汉字朝着良性发展的方向演化;因此,小篆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为后世汉字书法向隶书、楷书等书体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纵观篆书和整个汉字书体的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小篆作为现在通行正书的重要源头之一,学习小篆对于练习书法以及提高审美是有莫大的帮助的,有利于更深入地了解汉字的结构与线条之美。历代书家中不乏有篆书高手,但小篆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当为《峄山石刻》,此作品为李斯所书,他作为当时小篆的改革者和推动者,其小篆字形端俨、纡徐婉畅,亦被奉为“秦篆正宗”,后世玉箸篆和铁线篆等篆书也莫不脱胎于此。小篆发展至唐代,篆书大家首推李阳冰,世人对其评价也极高,被誉为李斯之后小篆第一人,其传世名作为《城隍庙碑》。到五代时期的后唐,“二徐”徐铉、徐锴篆书最为显赫。元代以赵孟頫为代表的书法家取法“二李”李斯、李阳冰,复兴篆书,卓有成就。清代前期,王澍等篆书取法李阳冰得小篆正传。到清乾、嘉年间,邓石如为代表的书法家发展了秦篆书风。到近现代,篆书名家也不乏其人。
为便于书法爱好者学习使用,本书特选用《峄山石刻》《城隍庙碑》中有代表性的字体,愿为您学习小篆开启兴趣之旅。
|
|